前言:1992年4月-5月,文汇报记者郭一江曾有幸到南沙、西沙采访,登上了我国的永暑礁、赤瓜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等采访,和海军官兵巡逻了曾母暗沙,以及中建岛、琛航岛、永兴岛等。2012年8月1日建军节,文汇报天下专版刊发了记者的“南中国海日记”,回忆了采访的经历和趣事,记录了人民海军战士守礁卫国的艰辛和豪情。今日读来仍情怀依依,倍感亲切。祖国的宝岛,祖宗留下的土地,牵动着国人的心弦啊!
图为:在南中国海的华阳礁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本版摄影均 郭一江 摄
1992年,我和羊城晚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军地记者到南中国海采访,有幸登上了我国在南沙群岛收复并控制的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东门礁、华阳礁、永暑礁,以及西沙群岛的中建岛、深航岛和永兴岛。
南中国海那片蔚蓝色的国土,是这般迷人。那星星点点如珍珠般撒落在蓝色玉盘上的岛礁,更是这般璀璨、晶莹。它是那么遥远,却又这般亲近。
记者思念那片蓝色的海,思念坚守在那蓝色的海之天涯的守礁官兵。连日来,翻出当年采拍的照片和采访本上的原始记录,心中时时激起涟漪,荡起浪花。
图为:小艇载着补给物,靠近岛礁。
4月25日 晴 风6级27-38℃
9:20乘小艇登渚碧礁,航程近40分钟,登礁人员29人,补给物资、蔬菜、肉禽蛋,并送达书报信件。
渚碧礁礁盘长5.8公里、宽3.7公里。涨潮时,整个礁盘全部被淹没在水下。1988年8月建起“高脚屋”,1990年后建起了永久性礁堡。
16:30,记者登上了南薰礁。风大浪高,小艇在海浪中前行;衣服湿了,相机也沾上了海水。但小艇进入礁盘后,即刻风平浪静。深蓝的海水一下子变成了浅蓝、浅绿色,水清得近乎透明,可见到礁盘洁白的海底。解放军报记者卢天义不顾全身湿透下到海底,拣起了一个大贝壳。另一位战士也下潜到海底,采来一朵珊瑚花。
登上小礁,来自海军总医院和南海舰队422医院的医生护士忙着为战士们看病、巡诊、送药。来自海军医学研究所的上海专家王振林,上礁已有4个多月了。他向守礁战士传授无土栽培蔬菜技术,让长期驻守在小礁上的战士们常年能吃上自己栽培的新鲜蔬菜。南沙气候酷热,淡水缺乏,还常常有狂风恶浪袭击。老王说:试种蔬菜困难不小,无土栽培在南沙气候条件下的特殊规律还要做些探索。记者见到,一个大约2米多见方的小菜棚,用塑料篷布和黑色网布两层遮挡。塑料篷布厚实,防大风大浪;黑色网布稀薄,防太阳紫外线。棚里的蔬菜有的长势很好,惹人喜爱,有的则没长出几棵小菜苗来。补给船几个月才来一次,王教授这次也不能和我们一起下礁。“不试种成功,不教会战士,我是不会离开的。”他说。
守礁战士的生活用品全靠补给,新鲜蔬菜从大陆运到小礁要10来天,运到时已不新鲜了,储存更不易。除了试种无土蔬菜,战士们还学会了自做豆腐、豆芽。做豆腐的小石磨就在炊事班,是战士探亲时千里迢迢带上礁的。守礁战士轮换上礁执勤,是哪一年、哪一班、哪个战士带来的?现在谁也说不清了。
守礁战士在礁堡大门上写下了“持钢枪伴国旗显男儿赤胆忠心,驻南薰护国门为华夏千秋功业”的对联,横批是“气贯南沙”。还有一幅对联是“海疆堪称南沙苦苦中有乐,礁堡最数南薰旧旧颜换新”,横批是“今非昔比”。
记者拍下了站岗战士的照片,采访本上记下了他的姓名:张良军,下士军衔。
图为:无土栽培蔬菜,还在探索之中。
4月26日 晴 风5-6级29-40℃
7:00,补给舰启航,离开南薰礁,前往赤瓜礁。
赤瓜礁是位于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珊瑚礁,因附近海域盛产赤瓜参而得名。
补给、巡诊、采访完毕后,登礁的记者组、医疗组和补给舰小艇组20多人,与守礁官兵开了一个小小的联欢会。海军总医院医生董红独唱一首《英雄赞歌》,守礁战士小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南海舰队422医院三位女护士合唱《我是一个兵》,615号补给舰小艇官兵合唱《615舰舰歌》,羊城晚报记者表演了一个军体拳,解放军报记者杨学泉朗诵了一首诗,深情赞美守礁官兵。这些全是即兴表演,事先没有做过一点准备。上礁的同志们完全是为了表达对守礁官兵的敬意和慰问之情。联欢会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大合唱中结束。“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高昂的旋律在南沙赤瓜礁盘上久久回荡。
图为:战士们守护“礁花”——太阳花。
4月27日 晴 风4-5级28-39℃
13:00,登上东门礁。
在小礁上,我和站岗的战士聊了起来。他叫杜强,刚20岁,上礁才20多天,四川人,从涪陵内燃机总厂子弟校高中毕业后就参军了。能到南沙执勤,他非常激动。上礁后的第一个星期还好,但新鲜感一过就特别想家。他一天写一封信,现在都累积了20多封了。“我是4月4日上礁的,5日就给爸爸妈妈写了封信,明明知道寄不出去还写,我自己都有些奇怪。不光是我,好多战友都这样!正好你们补给舰来了,把这些信带到大陆去。”他笑了。
除了给父母亲写信,杜强还给在石油公司工作的哥哥写,让他多照顾家里老人。知道补给舰要来,今天一早还赶写了一封,给同时当兵的同学兼战友:“他在当40火箭筒兵,在陆战旅。”
“有没有写给女朋友的信?”我问。
他笑了,有些羞涩,低下了头。
在小礁上我还了解到,战士们每次给家人写信都摘下一朵“礁花”,夹在信里。
“礁花”是南沙守礁战士命名的。
这其实是一种不起眼的草本小花,耐旱。有点像马齿苋,茎、叶呈半透明状,厚厚的、有肉感。花朵很小,红、黄、粉、白,什么颜色都有。太阳越强,花开得越鲜艳,特别招人喜爱。战士们谁也没查过它的学名,只知道在大陆叫太阳花。
为什么选它为礁花?礁长说:建礁初期,大概是1990年前后,战士们就千辛万苦从大陆带来泥土,带来家乡的各色花草、蔬菜试种。可是,在南沙恶劣的自然气候下全都死了。只有太阳花,挺过来、活过来,越长越好,开出绚丽的花朵。
“礁花”摆满了战士们宿舍的门口和窗台,守礁战士用每天洗过脸的水轻轻地浇上去,刮大风时就把它们搬进屋来。记者有心数了一下,共有36盆。
夜泊安达礁。
补给舰机电长和锅炉班战士钓到一条7-8斤重的红鱼和5-6斤重的海鳗。那条黑黑的、像大圆盘一样的鱼,水兵们干脆叫它“锅盖鱼”,直径足有1.5米宽。记者见到,水兵战士在南海钓鱼,根本不用专业钓鱼竿和钩,长长的尼龙线拴在舰舷栏杆上,普通的硬铁丝弯成钩状,挂上点小鱼或肉块,放到海里就可钓鱼了。而且,还不用守着,隔段时间去看看、拉拉,说不定就有大鱼上钩。
图为:守礁官兵们在永暑礁上举行升旗仪式。
4月28日 晴 风4-5级28-39℃
锚泊五方礁,为两艘海测船补给油水、粮食、肉类、蔬菜等。医疗队上舰为两舰官兵巡诊。湖南籍战士张智平告诉记者,他3月18日出海到南沙,已有40多天了。海测任务要到6月才能完成。台风季节到来前才撤回去。
17:00启航,去五方礁50海里外的仙宾礁,此礁离菲律宾本土仅百余海里。明天为另一艘海测船编队补给。
下午,部队方吕祥政委送来了4个无花果,说是湛江湖光岩热带植物研究所刚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保健水果,维生素和营养价值极高。去皮品尝,肉质粗糙、不甜,口感一般。但在浩瀚的南中国海远航,能吃到蔬菜已很不易了,居然还能品尝到这样的水果补充维生素,实在庆幸,真要感谢部队的同志们。
晚上10点多,已经睡下的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原来,补给舰连续航行,机舱出现故障。“老鬼”,即机电长正带领战士们连夜抢修。于是,我穿好衣服来到机舱。好家伙,机舱足有4、5层楼高。拉开舱门,一股热浪扑面袭来,由于连续航行,机舱里的温度高达50℃以上。只见官兵们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在酷热中抢修。有的战士在拆卸上百斤重的粗大管子,有的战士在烧电焊。“明天还有任务,今晚无论如何一定要抢修好!”“老鬼”说。
回到宿舍已11点多了。战士们还在抢修。
图为:观测站士兵定时获取海洋气象数据。
4月29日 晴 风3-4级29-39℃
船到仙宾礁海域。
仙宾礁,地形高而狭,为一礁脊,东南伸入海中22公里,浅湖在北部,水深3.6米-18米。1987年,我国南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进行综合调查,在东北部10座珊瑚礁设置标识,在群岛全域设置167个观测地点。后来,部分标识遭到菲律宾的军队入侵破坏。
7:30,为南测420、427两舰补给。记者了解到:在南海上执行任务,最珍贵的还是水。海测船上的官兵每天分到四五斤水,只能刷个牙,擦把脸,擦擦身。由于不知道下次补给是什么时候,水一定要节约使用。只见海测兵们个个都剃了光头,只穿裤头和背心,脸膛和身躯黝黑发亮。这都是南海紫外线长时间照射的结果。这里是低纬度——8-10度,离赤道仅400多海里。
海测部队担负着南中国海海洋测量的艰巨任务。每年3-6月是季风、台风最少的季节,因而是海测的最佳时间。官兵们在南沙每一片海域和岛礁间进行水文、水深、水流、海质、潮汐等综合测量,收集资料,并记录到海图上。到岛礁区测量时,大舰不能进入,只能放小艇进入礁盘,遇到退潮水浅时,官兵们就要下到水里,推着小艇前行。人走在礁盘上,稍不留神,锋利的珊瑚就会划伤战士的脚,海水刺激伤口,疼痛无比。但海测兵全然不顾,继续前进,继续测量。战士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海防建设和开发南沙铺路架桥,开通航道。
官兵们知道,一点一线的误差,从海图到实际,有时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将是一个隐患、一个陷阱。去年,为查清某岛礁海域情况,还剩两个航次时,台风提前袭来,战士们本应立即撤退,避免大风浪,可留下的两个隐患令大家不安。他们精益求精,硬是坚持抢在台风到来前消灭两个隐患点,测量完全部海域才返航。
12:30,两海测船补给完毕,解缆驶离补给舰,远远地驶向海测点。望着远去的战舰,心中的敬意难以描述。
补给舰全速前进。航程100多海里,航时15个小时。目标:华阳礁。
图为:战士们坚守在南沙岛礁,保卫祖国神圣领土。
4月30日 晴 风3-4级28-38℃
凌晨抵泊华阳礁。登礁记者组、海军医疗组、补给舰小艇组工作完毕后,20多人竟不顾禁令,都跳到海里游泳!守礁战士坚守禁令,不许下海,在岸上为我们喝彩。
大海正要涨潮,礁盘附近的水深仅1.5米左右。小鱼小蟹随处可见,就游荡在身边,还有贝壳和珊瑚,大伙儿拣了一大堆。我也潜到海底,伸手去触摸洁白的礁盘。
此时的水温27℃左右,比起在岸上那近40℃的高温酷热,真是清爽极了。礁盘上生长的植物清晰可见,阳光照射在海底,由于波浪的轻轻起伏,海底呈现出五光十色,花色小鱼悠悠地游在其间,绚丽多姿。只可惜没有轻潜脚蹼和潜水镜,扎下去一会儿就不行了。
大伙儿在水里足足游了近一个小时,返航时间到了,这才依依不舍地上岸,大家全都穿着湿的长衣裤和鞋子。中午酷热,温度高达40℃,半小时后身上的湿衣裤就干了。
中午11点过,离开华阳礁。守礁战士在岸边排成一排,与我们告别。
乘小艇返回补给舰后,立刻启航,向南沙群岛我军戍守的最大岛礁——永暑礁进发。
下午3点,到达永暑礁海域。晚上,补给舰官兵举行联欢晚会。记者组、海军医疗组应邀参加。
5月1日 晴 风3-4级28-39℃
清晨7点登上永暑礁,参加升旗仪式。守礁官兵、补给组、海军总医院、南海舰队422医院、记者组等全体人员参加。“敬礼!”随着一声长笛鸣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两位手持钢枪的战士守卫下,徐徐升起在南中国海的上空,在朝霞中迎风飘扬。
两位站岗的战士手持冲锋枪,英武地站在“南沙是我国土,神圣不容侵犯”石碑前。一个叫刘峥、湖南岳阳人,另一个叫张继高,四川涪陵人。
在礁顶的海洋观测站,战士们操控着现代化的海洋观测仪器。他们定时向祖国大陆、向过往船只、向联合国海洋组织发出海洋监测数据,为南中国海的和平开发利用发出中国的声音。(郭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