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浦村新建的公共绿地塑胶健身步道日前投入使用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糟糟的违法建筑
本报讯 (记者顾一琼)梅雨季一过,许浦村又亮了——一条1000多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塑胶健身步道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仅仅几个月前,这儿还只是一片乱糟糟的违法建筑。
去年以来的“五违”整治攻坚战中,全市各区县拆除违法建筑3000多万平方米。拆违后,空地如何利用?以许浦村为样本的闵行区率先提出“社区公共空间生态修复”概念,要求梳理适合群众就近活动的存量公共空间,鼓励在条件成熟的村(居)委、自然村宅、小区推进农村文化会所、市民文化广场、健身步道、公共运动场、农民健身家园等建设。至今年底,闵行区拆违将达1200多万平方米,其中,凡临近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空地,将优先建成公共文体空间。首批已确定40个项目,将用做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步道和社区健身苑点。“十三五”时期,闵行区每个村大队都将有自己的文体设施。拆违,实实在在为百姓的“获得感”加码。
许浦村的“声名大噪”正是因为拆违———短短51天,整治违法建筑57.7万平方米、违法用地330亩、违法经营565户、违法排污企业22家、调减人口1.3万人。不为外人所知的是,与轰轰烈烈拆违同步进行的是一场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综合修复工程———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绿化修缮,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熏染和情感的回归。老一辈村民们都有这样的温情回忆:“年轻时,生产大队的晒谷场就是舞台,干活累了就在这里唱唱跳跳,什么情绪、矛盾都化解了。”
结合拆违,关于空地用途,闵行区以许浦村为试点进行民意征集。第一轮征集覆盖全区14个街镇,其中8个街镇明确有建设公共文体设施意愿。比如许浦村,选择了类似旧时“晒谷场”模式的中心绿地广场。
前不久,这个刚落成的中心绿地广场上,闵行区群艺馆培训部与许浦村四位群众文艺团队骨干签订培训协议,旨在培育本土文艺团队和原创节目,为提升许浦村的文化范儿“播种”。
一直以来,地广人多的闵行区,常被人戏谑为“土豪”——还是带个“土”字,依旧有“城外”的感觉。
闵行区委书记赵奇说得很直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让百姓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填补龃龉的沟壑,必须有一个抓手和平台,凝心聚力。”他说,“五违”整治中释放出来的大量空地,恰好可以为广大村(居)民的日常活动和精神需求提供新平台,加码“获得感”。
配合硬件规划,闵行区近日还下发了 《关于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意见》,在优化基层文体设施布局的同时,建立由各村(居)委会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小组,鼓励基层文体团队和骨干参与社区自治和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