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览”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500多件实物、图片、视频,充分呈现了党在上海创建的历史以及9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成就
■本报记者 李婷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95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日出东方——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览”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拉开帷幕。昨天,记者有幸先行参观了整个展览。
本次展览由“火种孕育的城市”“开天辟地的伟业”“筚路蓝缕的探索”“浴火重生的奋进”“奋楫者先的开拓”等五大部分组成。500多件实物、图片、视频,充分呈现了党在上海创建的历史以及9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成就。
党在上海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最先进入参观者视线的是耸立在展馆门前的巨型“火炬”,象征希望与光明,激励人们奋勇前行。“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篇”,三排大字熠熠闪光。
95年前,历史何以选择上海作为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地?展览的第一部分穿插了数面大型LED影像屏幕,这些珍贵的影像画面基本上拍摄于约一个世纪之前,有一些影像资料还是首次公开展示,为回望历史提供了可能。工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使得上海拥有了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从1915年开始,在这座城市,各类思潮蓬勃兴起、工人运动此起彼伏———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同年6月,第一个全国性的学生组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在上海成立。1920年夏天,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同年8月,《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面世……这一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极佳的群众基础和革命沃土。
展厅中,一张老上海时期的租界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法租界、公共租界和华界的区域分布以及上海代表性的路名和地标。上海租界的“一市三治”,给我党在萌芽期提供了政治空间。本次展览展出的一个“花钱出狱”的小故事颇具说服力:陈独秀在1921年10月和1922年8月两次被法租界当局拘捕,理由都是宣传“过激主义”,经有关方面斡旋,分别罚款100元、400元了事。他出狱后继续在租界活动。
上海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
历史永远铭记这一天———1921年7月 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代表聚集到黄浦江畔的一幢石库门民居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本次展览展陈设计上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中共“一大”会议室“复制”到了展厅。虽然并非1:1还原,而是将其中具有特色和象征性的建筑元素和家具选择性地复制,但自有一番振奋人心的力量。青砖黛瓦镶嵌西洋雕花,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门楣横跨眼前,往里看,一张长桌上,几盏瓷杯泛着岁月的底色……
作为中西合璧并兼具上海特色的建筑,石库门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呱呱坠地,而且自党创建后的12年里,早期中央机关基本设在上海的石库门里。本次展览展出了一幅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中共中央在上海的20余处旧址,除了人们熟知的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还有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文库遗址等。在充满艰险的岁月里,许多人怀着坚定信念,以自己的顽强不屈和机智勇敢,为确保党的秘密机关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
孕育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上海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经济建设许多重大发明创造的发生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上海。展览的“浴火重生的奋进”部分展示了新生上海的日新月异———第一个工人新村、第一艘万吨轮、第一例断肢再植、第一枚探空火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为浦江两岸带来勃勃生机———展览回顾了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沪鸣锣开市、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在长兴岛完工、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设立……
展览尾厅是“360度上海印象”,观众既可以站在地面观看上海全景,也可以登上中央看台,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感受置身于外滩信号塔塔顶,鸟瞰上海浦东浦西全貌。今日的上海很美,上海的明日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