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佩特罗(中)团队庆祝胜选。
在6月19日的哥伦比亚总统选举二轮投票中,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的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最终以50.5%的得票率击败了对手独立候选人鲁道夫·埃尔南德斯,当选下任哥伦比亚总统,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
“哥伦比亚特朗普”成“自爆大王”
在5月30日的首轮投票中,佩特罗与埃尔南德斯的得票率分别为40%和28.19%。相比于得票率与数次民调结果基本一致的佩特罗,现年77岁的“黑马候选人”埃尔南德斯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位同样持“反建制派”立场的独立候选人在竞选演讲中痛批世家门阀与腐败现象,甚至提出以反腐调查清缴非法收入,并将之用于提升社会福利,颇有几分“杀富济贫”的味道。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埃尔南德斯的经济治理思路又与传统右翼保持一致:他将绝大多数罪责归于腐败,拒绝彻底改革经济框架,并激烈批评左翼的政策理念。
正因如此,埃尔南德斯一度被哥伦比亚右翼视为“救命稻草”。甚至在首轮投票中被意外淘汰的保守派政府代表、右翼候选人费德里科·古铁雷斯都在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埃尔南德斯,力求与同样持右翼立场的埃尔南德斯联手阻击左翼力量上台。
▲候选人埃尔南德斯投票现场。
令人没想到的是,埃尔南德斯在竞选期间频繁“自爆”,不断引起非议:早在首轮投票前,他就曾在接受采访时将希特勒与爱因斯坦混淆,称前者为自己“尊敬的哲人”;在竞选演讲中,埃尔南德斯还曾发表歧视女性言论,称女性“就应当在家抚养孩子”,并在评论委内瑞拉问题时称委国女性是“制造贫穷孩子的工厂”;最填争议的是,这位高举“反腐败”竞选旗帜的候选人,被哥伦比亚司法部长指控曾在担任市长期间,不正当地发放废物管理合同以使自己的儿子受益——尽管埃尔南德斯否认这些指控,仍将在7月21日接受案件审判。
这些争议无疑为埃尔南德斯的竞选之路增添了许多困扰,使其最终不敌鲜少有“黑历史”的对手佩特罗。
佩特罗上台触动美拉关系
代表左翼的佩特罗当选,既是左翼力量在哥伦比亚真正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哥国近年间社会演变的集中体现。左翼政党不仅从未执掌国哥伦比亚政府,而且根据民调机构的统计,直至2014年,左派的支持率甚至接近0%。
从0%到超过50%,短短八年间民意的巨大变化,既包含了对右翼政府长期执政治理无能、腐败丛生的不满,也有对政府、媒体长期污名化、妖魔化左翼政党和游击队的愧疚。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收入降低、失业激增和生活贫困等现实问题使民众愈发期待“变革者”的到来。
▲本届哥伦比亚大选中28岁以下选民超过九百万人,达历史最高水平。
佩特罗当选,极有可能开启哥伦比亚经济模式和政府角色的巨大转变,同时也将深刻影响哥伦比亚与其传统盟友——美国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周志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佩特罗当选将使美哥两国合作的温度和节奏受到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两国之间的温度会降低,节奏会减慢。哥伦比亚一直是美国的重要盟友,无论是地区层面还是全球层面,哥伦比亚在外交政策上跟随美的态势始终非常明显。佩特罗上台后,由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哥伦比亚将与美国拉开距离,这也将影响双边关系的温度和节奏。”
周志伟表示,哥伦比亚左翼胜选也使拉美左翼整体回归的态势更加清晰。巴西也即将于10月举行大选,左翼回归也将给拉美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局面。在过去几年里,拉美一体化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而在左翼集中主政的背景下,各国的政治共识将进一步增强,这将促进拉美一体化“加速发展”,而这一现象也将对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和分化政策形成制约。美国在拉美的抓手和支点国家都将减少,外交政策上的主要议题也将面临不利局面。特别是拉美一体化本身就带有一种抵抗美国的色彩,这也将进一步缩小美国的政策空间。
无论是近期的美洲峰会,还是去年年底的“全球民主峰会”,都体现出价值观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一环。在美洲峰会上,美国展现出对古巴、尼加拉瓜等左翼政府持续施压的态度。随着哥伦比亚左转以后,美国对拉美的价值观外交会面临更强的抵抗。
“同时也要注意到,哥美关系虽面临‘降温减速’,哥伦比亚依然不太可能成为又一个反美主要国家。”周志伟同时指出,“哥伦比亚是美国长达数十年的主要盟友,美国与哥伦比亚的捆绑关系十分紧密,与哥国内的保守势力、利益集团牵涉很深。从选举得票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佩特罗虽然赢了,但也仅有不到3个百分点的优势,这体现出哥伦比亚政治极化的局面。在三月的国会选举中,以佩特罗为首的历史公约联盟在议会中占有的席位非常有限,这大概率会导致佩特罗任期内的府院之争,这种局面也限制了其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幅度,无论是土地、税制等内政改革,还是对外政策调整,都会受到来自议会层面的很大阻力。而在地区层面,美国也可能加大价值观外交力度,主动参与到拉美国家的政治进程中,去塑造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局面。政治极化、左右博弈和社会矛盾都可能给美国推行颜色革命和价值观外交以可乘之机。因此美国策动颜色革命的政策手段尤其值得高度警惕。”
作者:张峻榕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纽约时报、西班牙国家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