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奖者合影。| 均张松供图
9月10日,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和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下称“菲中了”)联合举办首届“中菲相知奖”颁奖仪式。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菲前总统、菲中了名誉主席阿罗约、菲中了主席、菲政府卡加延经济特区署署长兰比诺、菲中了理事长黄奇昭出席活动并致辞。菲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前总统中国事务特使、丝绸之路国际商会会长蔡聪妙等十位菲方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黄溪连大使表示,“中菲相知奖”由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今年初访菲时与阿罗约前总统共同宣布设立,中国大使馆和菲中了解协会共同倡议发起,旨在表彰为促进中菲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推动两国和两国民众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深化友谊、促进合作。今年是中菲友谊日设立20周年。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同杜特尔特总统通电话,就中菲关系下步发展达成重要共识,指明了方向。习主席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对菲关系,支持菲方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愿同菲方深化友谊和互信,坚守睦邻友好大方向,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黄溪连强调,当前中菲利益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加深,设立“中菲相知奖”反映了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传承千年友谊的共同呼声,体现了中菲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新时期伙伴关系的时代需求。相知方能相通,相知贵在知心。首届“中菲相知奖”的各位获奖者都长期致力于中菲友好,都是民众身边接地气、有人气的中菲友好“代言人”,他们通过默默耕耘和坚韧付出,让两国民众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中菲友好,为中菲关系不断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相信在两国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中菲相知奖”将开好花结硕果,为新时期中菲相知相亲架起新的桥梁,让中菲友好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众点赞。我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士成为中菲友谊与合作的同行者,成为“中菲相知奖”的获奖者。
▲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
阿罗约表示,很荣幸出席首届“中菲相知奖”颁奖仪式,各位获奖者致力于菲中友好事业,为增进菲中相互了解和促进菲中关系作出突出贡献,为“中菲相知奖”持续成长奠定重要基础。1974年,时任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女士率领外交使团访华,推动两国正式建交。前总统中国事务特使、丝绸之路国际商会主席蔡聪妙大使在促进菲中贸易和商业合作方面功不可没。其余获奖者在教育、传媒、文化、社会活动、公共服务等各领域以独特方式为促进菲中相知相亲不懈努力,希望未来涌现更多促进菲中相知的继任者!
▲ 菲前总统、菲中了名誉主席阿罗约。
兰比诺主席表示,菲中关系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紧密相连。作为友好近邻,菲中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发展。数世纪前,隔海相望的菲中两国人民就开始了货物贸易和文化融合,深刻影响当地多元文化社会。中国移民勤勉刻苦的品质受到菲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他们在现代菲民族创建和演变过程中发挥了支柱作用。“中菲相知奖”的设立旨在表彰致力于促进和加强菲中相互了解的社会领袖,他们身上体现了两国人民过去携手取得的成就,也将激励两国人民为未来更加团结的目标而努力。
▲ 菲中了主席、菲政府卡加延经济特区署署长兰比诺。
黄奇昭理事长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巩固和加强菲中在外交、经济、教育、文化和技术等领域的关系,促进对菲中关系的更深入理解和欣赏,对所有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我们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对华友好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要让菲中关系在各方面都焕发活力、绽放光彩。“中菲相知奖”是一盏明灯,时刻提醒我们菲中的共同历史和千年友谊;也是一束火花,长久点燃两国和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火焰。相信获奖者的人生故事必将激励更多人为实现更紧密的菲中关系而努力奋斗。
▲ 菲中了理事长黄奇昭。
菲方获奖者们衷心感谢中国驻菲使馆和菲中了共同设立“中菲相知奖”,表示中国是菲最悠久、最友好的近邻之一,与中国的多年交往经历塑造了他们看待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独特视角,同时深感肩负与菲民众分享对中国真实、全面、立体理解的重大责任。未来将努力传承“中菲相知奖”的宝贵精神,在各自领域继续为增进菲中相互了解和促进菲中关系作出更大贡献。希望更多菲中年轻一代加入到促进菲中相知相亲的队伍中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新时期菲中伙伴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届“中菲相知奖”评选工作于1月启动,由菲中了和中国驻菲使馆共同组成评委会,面向菲主流社会广泛征求提名意见,经过三轮筛选和最终公示,评选出首届10名获奖者。菲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会长蔡聪妙荣获终身成就奖,中华研究会主席班乐义、全球谈话新闻电台主持人张兴万、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洪玉华、菲大孔子学院院长卢尔德斯荣获杰出贡献奖,北大留学生校友会创会会长弗古律斯、圣奥古斯丁大学教授亚波沓地拉、主权新闻网站总裁巴格利那湾、无忧英语教师费尔南德斯荣获重要贡献奖。整场活动以线上方式举办,并通过使馆脸书、大使脸书、菲中了脸书以及菲中电视台优兔等平台同步直播,气氛热烈欢快。
作者:张松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