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近日因病辞世。听到这个消息,有点震惊,更深为惋惜。
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曾在巴黎任常驻记者多年,期间与希拉克总统有过多次近距离接触和采访机会。在我的印象中,希拉克经常面带微笑,总是精力旺盛。他享年86岁,死神不应该这么早地来叩他的门!
在法国工作期间,我曾有机会采访过密特朗和希拉克两位法国前总统,多位总理、部长以及法国政坛左右各派政界要人。
以一个中国记者的眼光、用一句话评价,希拉克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的老朋友、好朋友,用当下的表述就是“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记得法国知名媒体人、传记作家吉兹贝尔当年说过,希拉克是“法国最钟情中国的政治家”。
1997年访华之前,希拉克邀请中国记者到爱丽舍宫“闲聊”,畅谈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来龙去脉
作为记者,20余年前自己一次对希拉克的采访和一次提问,今天无疑已经成为新闻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王双泉在爱丽舍宫采访希拉克后,希拉克与他合影留念,并题词“王先生:致以诚挚的友谊!雅克·希拉克” | 王双泉提供
那次采访是在1997年5月10日,希拉克出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前夕。此前希拉克曾于1978年和1991年访华,身份分别是巴黎市长和前总理。出任总统后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希拉克高度重视。
总统府新闻处早早地就和中国大使馆对接,告知希拉克将接受中国常驻巴黎记者集体采访,让各家媒体准备采访问题。我们都以为,最后的结果会按惯例是一次书面采访。
没想到的是,在提供书面采访的同时,希拉克总统还特意邀请中国记者到爱丽舍宫进行一次“漫谈”。用当时总统府外事顾问私下吹风的话说,总统想和中国新闻界的朋友们“随便聊聊”。
为了这次访谈,我们各家新闻机构也都做足了功课。采访就安排在总统办公室内进行。希拉克进来后,和每个中国记者逐一握手,我们也都自报家门。总统握手非常有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特别关照给我们送上冷热饮品,大家围着他的单人沙发座椅,落座后自然形成一个圈。
采访开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率先提问有关两国关系、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希拉克总统非常礼貌地说,这些问题基本都在书面采访稿件里了,我就不再赘述了。今天咱们是闲谈,如果各位有其他方面的兴趣,我都愿意和大家聊聊。总统的一番话,让访谈开始的拘谨气氛瞬间秒散。
当然,我对这次采访也是有备而来。一直以来,就知道希拉克总统热爱东方文化,对中国青铜器、瓷器和诗歌都有偏爱,甚至小有研究。为了准备采访,我专门找来法国《费加罗报》编委会主任、传记作家吉兹贝尔撰写的《希拉克传》,书中对希拉克的“中国情结”,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素材,后来便成了这次采访我想求证的话题。
轮到我提问时,我便把话题拉到了希拉克的“中国情结”上。“总统先生,您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的痴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因为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一下子打开了总统的话匣子,显然他有所准备,而且特别希望谈及。
希拉克讲道,他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要追溯到青少年时期。那时,他经常逃学,而迷上了另一个“课堂”——巴黎的吉梅博物馆(即亚洲艺术博物馆),并成为那里的常客。由于他对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有所了解,有时甚至会在参观博物馆时给导游纠正错误。
那时,他的另一爱好就是逛书店跑书摊,收集有关东方文化的书籍。
《希拉克传》还讲到,早年是一位白俄罗斯老教授把希拉克引入了亚洲文化的殿堂。老教授教希拉克梵文,向他灌输东方文明和中国艺术,成了少年时期希拉克的精神之父。后来,希拉克每年都要去给自己当年的恩师扫墓,可见老教授在其一生中地位之重要。
巴黎吉梅博物馆是希拉克对中国古老文明仰慕之情的最好见证。记得有一次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法国,希拉克在总统府设宴款待。为了烘托气氛,希拉克特意从吉梅博物馆临时借用几件中国瓷器,摆在会客厅,并在餐前酒时向中国领导人秀了一下对中国瓷器的了解。
后来,我也有机会采访过吉梅博物馆馆长,据他透露,希拉克对中国的古瓷器艺术非常喜爱,而且个人收藏有“一些令人垂涎的精品”。
访谈中,希拉克得知我的报社在上海时,主动提到对上海博物馆情有独钟。他讲到,这次也要到访上海,除了一些正式活动外,他特意要求增加一个项目,就是要去上博看青铜器,对此他是“慕名而去,期待已久”。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向希拉克总统赠送《中国青铜器全集》| 资料照片
访谈接近尾声,我问总统能否再提一个关于中国古诗词方面的问题,他说可以。我问,“据说,您特别喜欢杜甫的《望岳》。您对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是怎样理解的,可否分享一下?”希拉克会意地笑了,马上也咏诵了这两句诗,并且说起了杜甫、李白和中国唐代的诗歌创作。最后,他风趣地说,对这两句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而今天我的理解肯定又和昨天不同了!
希拉克强调,他的中国情结绝不仅仅停留在寻幽探古方面,作为积极倡导建立面向未来的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政治家,他十分关注今日中国的发展变化。他说,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理所当然在世界上应该拥有属于她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一发展必将对下个世纪产生影响,中国毫无疑问是未来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访谈结束时,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希拉克传》中文版请总统签字留念。总统问道,这是您翻译的吗?我赶紧回答不是,并说这是自己很想做但还没有机会做的事,不过今天的采访报道会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总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那次访谈后,报社专门发了一篇通讯《钟情东方传统文化关注中国未来发展 希拉克总统畅叙“中国情结”》,希拉克总统和我握别的那张照片,很长时间都悬挂在报社的荣誉长廊里。
1998年伯明翰G8峰会:希拉克在西方领导人中第一个公开表态 “我希望中国能加入G8”
就在那次访谈的一年后,我又一次有机会向希拉克总统提问,而那是在西方八国峰会的场合。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西方7国首脑会议在英国伯明翰举行。这是西方工业最发达国家自1975年开始举行年度首脑会议以来的第24届,也是俄罗斯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与会议,媒体称之为第一次“8国集团峰会”。
希拉克出任总统后,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空前活跃。当时,海湾地区山雨欲来,不断传出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在酝酿军事打击伊拉克。
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俄罗斯和法国反对对伊动武。法国大声对美国说不的做法,又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如何加快推进建立多极化世界,特别是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也是希拉克总统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西方七国集团峰会吸纳俄罗斯进入之后,法国媒体的目光不时转向中国,纷纷揣测中国有朝一日也会加入,“G8”变为“G9”并不遥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伯明翰峰会如期而来。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要交代。峰会之前,本人接到法国总统府新闻顾问通知,说为了更好地了解法国外交,这次总统出席峰会之际,除了按惯例约请一些法国记者随行采访之外,还将邀请美国、德国、中东一国和中国常驻巴黎记者各一名,乘坐总统专机前往伯明翰随访,而我就是这个中国记者。
为了准备这次随访,记者先后走访法国总统府、外交部高官,了解相关背景情况。总统府官员还特私下透露,峰会结束时,希拉克总统将举行记者招待会,届时非常欢迎中国记者提问。有了这样的事前“默契”,我知道这次随访不会空手而归了。
5月17日午间,峰会闭幕。希拉克总统在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会场座无虚席。希拉克首先就峰会作了简要而积极的评价,随后开始回答各国记者提问。
在英、法等国记者相继提问之后,希拉克总统指向坐在会场第三排靠中间通道的我,并明确说,“请这位中国记者提问”。
“总统先生,经过近几年的时间,7国集团峰会变成为今天的8国峰会。请问总统,日后这一峰会是否还会进一步扩大,变成9国峰会,也就是把世界的另一大国——中国容纳进来?”
希拉克总统回答说:“就目前而言,我仅以个人的名义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是这样。”
希拉克进一步指出,“就在今天早上的会议中,8国领导人还谈到了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极端负责和团结互助的态度。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中国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将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在会议中表达了对中国应对危机态度的敬意与感谢,也充分意识到中国有关决定的严峻和困难程度。”
这番回答,不仅是法国领导人就中国与G8集团关系第一次在正式场合表态,也是8国峰会领导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明立场的,因此立即引起法国和西方媒体的迅速反应。当天,各大通讯社都把希拉克回答中国记者的提问变成了一条新闻。
美联社在报道中,将希拉克“希望中国与8国汇合”作为标题处理;法新社电讯稿指出,“希拉克在8国集团扩大问题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并指出“尽管中国拥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目前是唯一没有参与(工业强国)首脑会议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17日晚间电视新闻中,法国主要电视台均对这一消息作了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将希拉克的上述“个人建议”评论为“本次峰会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
次日,文汇报也在头版刊发了记者在伯明翰发回的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首次正式表态 希望中国参与世界工业强国峰会》。那年,这则报道还获得了全国年度国际新闻优秀作品奖。
今天,我就把20年前的这两个新闻故事,作为对希拉克总统的最好纪念。
2019年9月29日
作者:文汇报前驻巴黎记者王双泉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