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总统马克里出席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
阿根廷大选初选11日如期举行。左翼的全民阵线候选人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以47.36%的得票率获得压倒性胜利,而现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仅获得32.24%的选票。
此前,几乎所有的媒体和民调都认为马克里可以获胜。相差15个百分点的惨败不仅出乎选民和媒体的预料,也令执政党竞选阵营措手不及。
自从阿根廷于2009年确立了大选初选制度以来,初选就成了总统选举的风向标。根据此次初选结果,执政党连任希望渺茫,这与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相差甚远,因此导致阿根廷汇市和股市出现了剧烈动荡。12日,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20%,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阿根廷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74.78%,并动用5000万美元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稳定汇率。另外,阿根廷股市主要股指Merval下跌超过37%。
但如果对马克里执政时期阿根廷的经济形势和执政理念做一系统梳理,就会发现,这一初选结果本在情理之中。换言之,马克里的惨败主要归咎于经济治理方面的政绩不佳。
在马克里执政的前3年,阿根廷经济起伏跌宕,难以获得稳定增长。2016—2018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8%、2.9%和-2.6%。2017年,阿根廷经济曾出现短暂的复苏,并帮助执政党赢得了议会中期选举的胜利。
但是进入2018年第二季度后,在美国经济走强和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下,阿根廷发生严重的汇兑危机,比索大幅度贬值。2019年前5个月,经济颓势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有所加剧。伴随经济衰退的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2018年阿根廷的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5.5%,创下了1992年以来的新高。
虽然阿根廷的经济衰退与外部环境的恶化不无关系,但其经济自身的脆弱和结构性矛盾是造成经济难脱“滞胀”困局的根本原因。
马克里领导的中右翼政府上台后,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力度,寻求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但事实证明,马克里的改革未能帮助阿根廷克服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导致上台时制定的目标屡屡不能完成。
一方面,虽然马克里提出要进行“渐近式改革”,但实际上却出现了改革步伐过快、调整幅度过大、矫枉过正的问题。他上任一周后,就宣布取消实行了4年之久的外汇管制,之后又很快放开了对外资的管控。他上任3个多月后,阿根廷与“秃鹫基金”达成和解,之后开始大举借债。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阿根廷的外债规模增加了约1000亿美元。此外,为减少政府支出而大幅度削减财政补贴的做法造成物价飞涨,通胀难以控制,民众生活深受影响。2018年下半年,阿根廷的贫困率仍高达32%,与2016年相比几无变化。
另一方面,当阿根廷经济因外部冲击脆弱性突显时,马克里政府又无法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563亿美元以解燃眉之急。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历来以严肃财政纪律为条件,阿根廷政府被迫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压缩公共支出和社会开支,导致民怨激增。尽管马克里政府不断将经济低迷和各种经济扭曲归咎于前届政府留下的“烂摊子”,但宏观经济始终无法走上正轨,与其发展战略失当、政策失误也有直接关系。
在此次初选中获胜的左翼政党联盟,虽然在上届大选中败北,但仍拥有强大的选民基础。在其执政的12年时间里,阿根廷经济曾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并结束了长期以来举债发展的模式。同时,由于政府重视保障和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中下阶层的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在其执政后期,由于执政手段过于僵化,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度,加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的结束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阿根廷经济形势有所恶化。这导致阿根廷民众对左翼政党的支持出现了动摇。马克里在选民求变的呼声中最终以微弱优势赢得了大选的胜利。马克里上台后,高举反腐大旗,利用民众对腐败行为的痛恨,处置了一批前政府的腐败高官,使左翼力量的政治声誉和威望深受打击。
尽管如此,在此次初选中,左翼政党仍然获得了选民的支持,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大选民恢复经济、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也与左翼政党特有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密不可分。
因此,马克里政府的当务之急不仅在于稳定金融市场,还要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重新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大选中创造奇迹。
作者:林华(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秘书长)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