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欧元诞生20周年。1999年元旦,欧元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被正式引入,欧洲人对此给予了几乎最高的评价,称其为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欧元不仅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在货币经济学上一次伟大的尝试。
转眼间,欧元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弱冠之际,桃李年华,欧洲人开始认真地审视这位似乎尚有些孱弱的翩翩少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欧元被引入之初,支持欧元的经济学家向人们不断鼓吹欧元的优势。这一超越主权和国界的货币被认为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欧洲内部的贸易增长将不断地刺激经济发展。此外,单一货币将减少欧洲各国的物价水平差异,并避免由差异导致的套利行为,商品将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使得欧元区内各地区间的价格趋于一致,也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无论理由是什么,这些经济学家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尽管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同,也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但是欧元的引入将几乎对所有国家都有利。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经济学家们近期利用数学模型来研究欧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假设当年没有使用欧元,欧洲各国的经济如今会是怎样的呢?研究结果显然会让那些坚定的“欧洲主义者”们感到有些沮丧。根据研究结果,有些国家的经济因为欧元而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发展,但有的国家却受累于欧元,成为“欧元游戏”中的输家。
不出意料,获利最大的国家是一向经济稳定的德国。1999年至2017年间,德国因加入欧元体系创造的总价值约为1.9万亿欧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达到23116欧元。紧随其后的是荷兰,8年时间里获利3460亿欧元,人均获利21003欧元。排名第三的是希腊,即便曾面临债务危机,这个国家也获利20亿欧元,人均190欧元。
损失比较严重的,是近年来经济一向低迷的南欧国家。损失最严重的应该要数经济持续低迷的意大利,损失金额达到4.3万亿欧元,平均到每个公民身上为73605欧元;其次是法国,损失了3.6万亿欧元,人均损失55996欧元;排第三位的是葡萄牙,损失4240亿欧元;之后是西班牙,损失2240亿欧元,比利时以690亿的损失排名第五。
先天不足的欧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欧元天生的缺陷有关。
1998年,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了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这家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的“超级中央银行”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银行,欧洲央行也是唯一有资格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仅仅参与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的印刷、铸造与发行,以及负责欧元区支付系统的运作。换句话说,欧元的诞生使得欧洲国家开始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而那些南欧国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竞争力逐步减弱,由于大家使用统一的欧元货币,导致这些国家没办法通过贬值货币的手段,刺激出口、限制进口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产生了经济持续低迷的结果。
▲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欧元塔附近的欧元雕塑。新华社
与统一货币政策相反的是,欧盟迟迟没有推出统一的财政政策。由于各国的财政政策不同,特别是南欧经济衰退却依然坚持高福利和高消费,导致其财政赤字严重,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危机一来,这些国家的经济立刻陷入衰退,政府处于破产的边缘。
然而,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7年生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欧盟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60%。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经济进入严重衰退期后,又没有办法通过政府继续举债向市场内部注入流动性,从而盘活经济。
各国利益仍在首位
现如今,无论是在巴黎、罗马还是柏林,你都可以用两欧元购买一杯咖啡。这枚正面统一镌刻着欧洲地图的硬币象征着战后欧洲从分裂对抗走向团结统一。然而,当你翻到硬币的背面,就会发现图案各不相同。发行铸造国家不同,相同币值的背面图案也不相同,欧盟希望以此彰显各个成员国的个性。
以两欧元硬币为例,德国发行的图案是德国国徽“联邦之鹰”;法国的是“自由、平等、博爱”围绕的树;意大利的是诗人但丁;爱尔兰的是竖琴。而不同的背面似乎也象征着,表面看起来团结的欧洲国家,暗地里却心猿意马。
长期以来,欧元的弊端被普遍认为是缺少统一的政治机制,也就是说在遇到危机的时刻,没有一个机构或者组织有权制定应对政策,而是需要各个成员国不断协商和讨价还价。具体而言,需要德法之间通过妥协达成一致。
除此之外,也没有一个超主权的组织,能够有效地对成员国的财政政策进行监督和约束。在成员国出现违约后,往往是德法出面进行规制。然而,当德法开始违反规定,那么作出让步的只能是规定本身。力主推出欧元的德国前总理科尔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希望组建这样的政治联盟,最终以失败告终。在随后的时间里,欧盟内部的发展不均衡被进一步拉大,这种期待显得更加渺茫。
“德国人依然是德国人,法国人也没有变成欧洲人”。正是对于主权的迷恋和对于超主权的不信任,导致欧盟各国依然将各自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使得共同财政政策的推出极为困难。过去,默克尔政府坚决反对共同财政政策,在她看来,共同财政政策将导致德国政府放弃多年来坚持的“零赤字”政策,对健康的经济产生影响。另外,让德国作为担保为整个欧元区发行债券,也将导致自身的信用受损,以及承担不必要的经济风险。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以来,提出通过建立欧元区预算、设立“欧盟财政部长”等措施来对欧元区进行结构性改革,出于政治需要的默克尔史无前例地对这一方案表示了支持。对于欧元区的改革,成员国之间分歧仍然很大,欧元的下一个20年——如果有的话,将会怎么走,让人捉摸不透。(本报柏林8月4日专电)
作者:文汇报驻柏林记者 赵海博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