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政府经历95年来的最惨重失败。│东方IC
对于英国而言,1月15日注定将载入历史。因为这一天将决定英国未来何去何从,议会投票决定是否接受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
然而,对于英国政府而言,这一天却是苦涩的 ,因为他们经历了1924年以来在议会遭遇的最惨重失败。在刚刚进行的“脱欧”协议表决中,英国议会以432比202票的压倒性结果否决了“脱欧”协议。
梅政府经历95年来的最惨重失败
此前英国下议院表决的“最高溃败纪录”发生在1924年10月8日。当时工党的詹姆士·拉姆齐·麦克唐纳担任首相,在野的英国自由党以166票的大幅差距,通过了对麦克唐纳政府的不信任案,进而迫使了工党执政的垮台。如今230票的巨大差距在95年以后再次创下纪录。
从党派投票结果来看,在反对协议的432票中,有248名工党议员和118名保守党议员投出反对票。在支持梅的202票中,196票来自保守党。
”脱欧”协议遭议会否决后,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立刻递交了对梅政府不信任投票的动议,该动议将于16日在议会进行辩论与投票。若不信任动议通过,新政府必须在14日内组成并获得半数以上下院议员的支持,否则将举行提前大选。
科尔宾表示:“这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议会已经为她的协议下了判决,拖延或是否认都已经无用了。”他还将梅政府此前为“脱欧”做的一系列工作,称为他当选议员35年以来见过的“最混乱和糟糕的议会程序”。
经历了协议议会闯关失败后,特雷莎·梅发表声明称,如果她通过不信任投票,她会和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展开对话,并和“各党派的重要议员确认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得到支持”。如果会谈进展顺利,她会和欧盟方面进行后续谈判。
她同时向担心政府无法赶上英国“脱欧”最后期限的人保证,她会在下周一带着替代方案回到议会。根据英国议会此前通过的法案,特雷莎·梅的内阁需在下周一拿出“脱欧”替代方案,在议会进行第二次投票表决。
与欧盟重回谈判桌可能性微乎其微
▲抗议者手持梅与科尔宾画像。│东方IC
不过在这之前,梅必须通过工党对政府发起的不信任投票。目前工党的不信任投票的动议已经获得议会第三大党苏格兰民族党的支持,但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表示会在不信任投票中支持梅政府。
“我们会在不信任投票中支持梅政府。这次政府在投票中的失败,会加强梅与欧盟谈判手中的筹码,梅现在必须回到欧盟,寻求对脱欧协议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北爱民主统一党领袖福斯特表示。
如果梅政府明天挺过不信任投票,她需要马不停蹄地投入与欧盟方面的谈判中,寻求更多让步空间。然而根据之前欧盟方面的表态,他们不会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形成新的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前,欧盟官员曾表示,梅以多大的劣势落败也关系到欧盟的态度。如果她以微弱劣势失利,欧盟可能会考虑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但如今以230票的差距被否决,几乎可以宣告“脱欧”协议已死。
协议被否决后,欧盟的回应也验证了这一点。欧盟表示,欧盟将团结一致应对包括无协议“脱欧”在内的一切后果,欧盟给出的协议已经是最佳且唯一的“脱欧”方案。事实上,在这场“脱欧”谈判中,谈判的主导权掌握在欧盟手中。欧盟对英国可谓是软硬兼施。
在经历了马拉松一般漫长的谈判之后,欧盟已经关上了谈判之门。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放了狠话,要求英国必须对欧盟开出的脱欧条件“照单全收”,梅政府“没有权力挑三拣四”。
与此同时,英国将以何种形态“脱欧”又将变得“扑朔迷离”,无协议“脱欧”、二次公投、提前大选等选项都被摆上台面。
“脱欧”之路难见曙光
▲支持留欧的英国民众手举“让我们留在欧盟”的横幅。│东方IC
如今,英国站在了十字路口。面前的任何选项都令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体会到切肤之痛。“脱欧”这场大戏已经注定没有赢家。
时钟拨回至2016年6月,英国将是否“脱欧”的决定交给了全体英国人,将国家的命运放上“赌桌”。最终,同意“脱欧”占51.9%,同意留欧占48.1%……这一令世界震惊的公投结果,不仅为一个英国“脱欧”拉开了序幕,也让世界看到了英国撕裂的民意。一力推动公投的时任首相卡梅伦没想到自己豪赌失败,只好选择黯然辞职。亲手投下公投票的民众有些忐忑。“二次公投”的声音此起彼伏。
从2017年6月19日,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到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实现谈判一年多来的重大突破,英国国内的反对声音迫使首相特雷莎·梅将原定去年12月11日的议会表决推迟到1月15日,英国“脱欧”经历了一波三折、多方博弈。
对英国而言,1月15日开启了另一段更加坎坷的旅程。事实上,230票的巨大劣势并不代表梅的协议草案有多糟糕,因为梅的协议是唯一一份落到纸面、得到欧盟认可的“脱欧”方案,而是折射了英国社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巨大分裂。
如今用投票决定自己国家未来的英国民众越发彷徨无奈。他们本想通过手中的选票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却想不到换来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且迄今依然看不到任何曙光。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