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称毛里求斯是“天堂的原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印度洋上的小国竟然有2%的人口是华人,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毛里求斯是唯一一个将春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非洲国家。
为何毛里求斯有如此之多的中国元素,中国又给这个地方留下了何种印记?本报特派记者带您一起寻找答案。
关帝庙香火延续176年
毛里求斯总人口126万,其中2%为华人。据说清朝末年,英国人从广东梅县招募大量劳工前往南非淘金。在抵达南非前,船只需要在毛里求斯停靠补给,在经历了漫长的海上颠簸之后,很多劳工不愿意再继续远航,于是就留在了毛里求斯,成了当地第一代华人。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主要人口由法国、英国殖民者引入,从而构成了毛里求斯的多元文化社会,现人口主要由印度裔(69%)、非洲裔(27%)、亚裔(2.3%)以及欧洲裔(1.7%)组成。华人自然也将中国文化引入了毛里求斯,毛里求斯路边摊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就是广东炒面。
初来乍到的华人刚开始过得比较艰辛,于是在1842年修建了一座关帝庙,希望关二爷能够保佑平安。传统就这样延续了下来,当地华人近几年全靠自筹资金,将关帝庙又修缮一新。记者采访时正遇到一对母女,母亲表示:“小时候妈妈每年都会带我过来,现在妈妈走不动了,委托我一定要代她前来给关二爷上香,我也带着我的女儿一起来。”据说每年关二爷生日,前来祝寿的华人会将关帝庙挤得水泄不通。
首家中国文化中心落址于此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全球首家中国文化中心竟然选择落址毛里求斯。当文化中心主任松雁群参赞被问及当时为何如此选择时,他表示:“中非友谊、中毛友谊源远流长,全球有多少国家将中国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的呢?”
文化中心每天都设有中文、武术、书画、剪纸、民族舞、汉语歌等各种培训课程。傍晚6点多在文化中心门口的场景仿佛是国内的青少年宫,各种肤色的母亲牵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文化中心参加培训课程。据松雁群参赞介绍,文化中心现在可谓活动不断,“华夏乐韵——毛里求斯汉语歌曲大赛”“世界音乐日”“快乐汉语”“中国电影之旅——优秀影片欣赏会”等活动都是文化中心的知名品牌。
有意思的是,今年春节时文化中心别出心裁举办了“老北京的婚俗”情景体验展,向毛里求斯民众系统介绍从说亲、定亲到娶亲的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展览中绫罗绸缎、瓷器首饰、传统服饰、轿子婚床一应俱全,一对毛里求斯新人有幸体验了全过程,从发轿迎亲,迈过火盆和马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是压襟、撒喜果、挑盖头、喝交杯酒,完成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完整中式婚礼。
一条中文命名之路名气不小
毛里求斯的路名基本都为法语,不过有一条以中文命名的道路在当地几乎人人皆知——“Jinfei”。这条“Jinfei路”直通晋非合作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211公顷,总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希望打造成集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临港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总经理杨长河表示:“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成特色海外园区。”晋非园区一期项目中的“伊甸园文化广场”,将有美食街、免税店、艺术馆等入驻其中,很多毛里求斯人都盼望伊甸园早日开业,“这样我们休闲娱乐就有新去处了”。
像晋非这样给毛里求斯带来中国商业文化的企业还有很多。从事文化旅游业的小茹表示,中国手机在毛里求斯倍受追捧,“在我们这里苹果手机已经过时了,毛里求斯的年轻人都以拥有华为手机为荣。”(本报路易港7月27日专电)
作者:朱宁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王卓一 陆纾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