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墨西哥城记者 贾泽驰
8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对古巴的历史性访问中,出席了美国驻古巴大使馆升旗仪式,54年来美国国旗首次在古巴升起。克里在升旗仪式前的讲话中说,来到美国驻古巴大使馆,“就像回到家一样”,说完克里毫不见外地当着“家乡父老”的面秀了几句西班牙语。
让克里有“宾至如归”之感的美国驻古巴大使馆,是一座外表平庸却绝不平凡的建筑,它是半个多世纪来美古关系风云变幻最好的见证。大使馆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著名的滨海大道上,是一幢灰色的七层混凝土建筑。大楼的外观就像一个火柴盒,缺乏建筑美感,与哈瓦那众多古朴而精美的西班牙式建筑一点也不搭调。但据说上世纪50年代大使馆落成时,其粗犷的造型还是非常前卫的,激发了不少人对美国文化的向往。
“火柴盒”建成于1953年,当时的古巴被亲美的巴蒂斯塔军人独裁政权统治,美古关系可以说好得像一家人,美国人有事没事就来古巴度假,古巴的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赌博、毒品、卖淫泛滥的现象。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胜利。“火柴盒”在革命胜利之初并没有发生什么变故。当年1月6日,美国就承认了古巴新政权,“火柴盒”里还迎来了美国新任驻古巴大使。在古巴实行农业改革触动美国利益、美苏两大阵营争夺古巴、美国在国际上孤立古巴并企图颠覆古巴政权等一系列复杂事件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古关系恶化。1961年1月,卡斯特罗要求美国大幅削减在“火柴盒”里上班的人数,在48小时内从69人压缩至11人,因为“火柴盒”里“充斥着企图颠覆古巴政权的恐怖分子”。1961年1月3日,美国政府决定关闭驻古巴大使馆,“火柴盒”关门了。当年4月,古巴挫败了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古巴行动,美古彻底断交。
1977年,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与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达成共识,美国在“火柴盒”里设立“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这个代表处名义上挂在瑞士驻古巴大使馆下面,比大使馆级别低,但可以提供与美国相关的领事业务等服务。
“火柴盒”从此还有了一个新职能:为美古之间八仙过海似的明争暗斗提供了舞台。2000年,古巴在“埃连事件”后在“火柴盒”外立了个巨大的广告牌,牌子上写着“誓与祖国共存亡,我们必胜”。2004年,美国在“火柴盒”墙上打出灯光,暗示古巴关押了75名政治犯。古巴于是就在“火柴盒”周围挂满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的照片。2006年,美国人在“火柴盒”外墙上装上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反古信息。古巴人于是在“火柴盒”门前竖起138根高约20米的旗杆,旗杆上全部悬挂黑色旗帜,将美国人的显示屏挡得严严实实……
从今年7月20日起,“火柴盒”正式升格为“美国驻古巴大使馆”。相信随着美古关系的进一步升温,“火柴盒”还将见证更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目前“火柴盒”里有工作人员360人,其中美方人员50余人,其余都是古巴籍雇员。这幢有62年历史的大楼因为常年受到热带阳光的暴晒和海风的侵蚀,已经多处老化,亟待翻修。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