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被称为“火的国度”,闭幕式上的火凤凰也让人惊艳。但是这把火能否带热未来的欧运会?目前看还很艰难。CFP
绚烂的烟火从舞台四周喷涌而出,在空中碰撞后汇聚成展翅的凤凰,骄傲地俯瞰着宾朋满座的阿塞拜疆巴库国家体育馆,而 这也成了首届欧洲运动会闭幕式当夜最美妙的景象。在阿拉伯语中,阿塞拜疆意即“火的国度”,对于作为东道主的阿塞拜疆人而言,没什么能比这样一出华丽的烟 火秀更能展现其民族文化的精髓。
自创立伊始,欧运会即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意义,它的出现让曾是五大洲中唯一没有本洲综合性运动会的欧洲填补了这一空白。然而,倘若回顾这场新生体坛盛事,除了夺人眼球的开、闭幕式外,人们所能记住的片段却寥寥无几,且大多出现在竞技场之外。
就项目设置而言,欧运会并不如人们预料的那般“欧洲”,它的身上带有太多奥运会的影子,却又不具备与之匹配的吸引力与关注度。而欧洲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为这场定位含糊不清的运动会留下了太多与体育无关的政治印迹。
无人问津凸显尴尬定位
规模浩大的比赛场馆、宽敞便捷的住宿条件,在美联社记者詹姆斯·艾林沃斯看来,欧洲运动会的一切都足以让参赛选手产生恍若置身于奥运赛场的错觉,除了那 份无人问津的孤独。自LadyGaga在欧运会开幕式献唱列侬名曲《Imagine》后引发热议后,欧洲媒体就将目光转向了瞬息万变的足坛转会市场。至于 欧运会,每天一篇由数字与人名堆叠而成的赛事综述成了不少媒体每日象征性报道的“标配”。
而在阿塞拜疆国内,群众的热度也在渐次消减。据美联社报道,欧运会田径项目的首个比赛日,两万余名观众现身巴库国家体育场内。仅仅一天后,这座能承载6.8万人的场馆内,呐喊的人群少了近一半。究其原因,尴尬的赛事定位难辞其咎。
在本届欧运会的253个小项中,非奥运项目占比不足2%。为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参与,不少奥运项目则以奥运会资格赛的形式出现。然而,包括路透社在内的 多家媒体指出,由于赛程冲突,在田径、游泳等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中,相关单项体育协会为保证自身赛事含金量,均未派出一线运动员出赛。这一点在田径赛场尤为 明显,对于比赛中成批来自马耳他、阿尔巴尼亚等非田径强国的青年选手,美联社甚至用上了“杂牌军”这般称谓。
不过,并非所有项目都受到了外界 的冷遇。据英国BBC电视台记者麦克戴德透露,沙滩足球、三对三篮球和桑搏格斗成为了欧运会期间在当地颇受热捧的项目,而它们却悉数因为未能跻身奥运而没 有得到足够宣传。“沙滩足球与三对三篮球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热捧,而起源于俄罗斯的桑搏格斗则是为数不多的带有浓郁欧洲风味的项目。”
事实上,在欧运会最初确立时,不少媒体都曾揣测其举办初衷是针对奥运会中欧洲传统强项地位不断走低的现状的反击,但它如今所展现的样貌却像是另一场竞技水准低下的奥运赛事。在BBC记者麦克戴德看来,“引进更多欧洲传统小众项目或许是欧运会摆脱尴尬定位的一条捷径。”
刻满政治符号的体育秀
相较于竞技场内的沉闷气氛,场外的欧运会却是一路嘈杂。除却赛事开幕前,三名奥地利游泳选手在运动员村内被大巴撞倒的恶性事件,以及媒体村频发的失窃案 外,政治则是其绕不开的话题。先是部分人权组织因对阿塞拜疆人权现状不满而发起的抵制欧运会行动,随后又是俄罗斯媒体针对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缺席欧运会开 幕式而引发的舆论口水仗,种种乱象可谓一地鸡毛。
而在俄罗斯专栏作家加雅涅·亚布拉罕亚看来,部分亚美尼亚运动员的退赛则是欧运会“政治凌驾 于体育之上”的最佳写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领土争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间常年冲突不断,两国民众对立情绪强烈。正是基于由此引发的安全感缺失,即便亚 美尼亚政府公开表态愿意在欧运会期间暂时放下芥蒂,运动员们却对此顾虑重重。据伦敦奥运会古典式摔跤银牌获得者、亚美尼亚人尤尔法拉基扬介绍,“八年前我 曾来到阿塞拜疆参加比赛,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我必须接受24小时的保护,根本无法专心训练。”类似想法在亚美尼亚体育界十分盛行。
斥巨资办 赛、低经济效益、场外阻力多,首届欧运会的落地经历了太多心酸,而四个月前苏格兰与德国另起炉灶设立欧洲体育锦标赛的新闻更是令此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 阿塞拜疆国内媒体却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在他们看来,欧运会的举办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阿塞拜疆有能力举办顶级体育赛事,这不仅为其申奥进 程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也意味着巴库如今为欧运会建造或改造的这些昂贵场馆在短暂的未来都将得到妥善的使用与安置。
对此,法新社资深记者丹尼尔·杨有着极为精辟的总结,“尽管欧运会的比赛乏善可陈,却能为阿塞拜疆提供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机会,也让它能在欧洲各国内部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显然,这是一届噱头多于实质、政治意义掩盖竞技意义的运动会。”
文汇报记者 谢笑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