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普陀区的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驾驶员们时刻关注着申城各个热闹的地方,游人如织,他们一身玄黑色制服,为节日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从五一的外滩灯光影秀到即将开幕的崇明花博会,这群年轻的身影,操作着无人机,守护一方平安。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走进这些无人机驾驶员,看看他们是如何炼成的。
“咻!”时而穿梭于树梢之间,如风掠过枝头,时而如顽皮的精灵划过天际,翱翔于天,接近高楼之巅转瞬俯冲而下,无人机快得让人无法捕捉。驾驶无人机的年轻人名叫赵洋,谐音似朝阳,而他更喜欢在阳光下飞翔。
“这是电池,这是飞机,电池要装在这里,要固定好。”“00后”赵洋是个无人机驾驶员,就职于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二部。相对于无人机驾驶员,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无人机飞手,“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酷,这工作更酷。”
赵洋正在驾驶无人机
擅长驾驶穿越机的赵洋一说到关于无人机的种种,腼腆的他眼中总会闪耀出光芒。穿越机是无人机中的一种,速度是它的生命,而穿越机的速度大多取决于飞手的手速。赵洋告诉记者,只要一戴上VR眼镜,推动遥控杆,他就会进入到“人机合一”的境界。“飞的时候,没有其他感觉,就全神贯注地看眼前的画面,手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飞机都会丝毫不差地表现出来。比如我手晃一下,飞机也会晃一下, 我的手往上一点,飞机也会上一点,这之间的延时只有十几毫秒。飞的时候,旁观者看到的都是第三视角,而我其实感觉是坐在上面了,视觉冲击很大。”
穿越机穿管飞行
赵洋的穿越机会很多无人机特效飞行,百步穿杨——无人机射击气球、釜底抽薪——贴地飞越车底......他说,无人机就像空中F1,要驾驭好这“赛车”,不仅仅只是喜欢,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赵洋在初中时第一次接触到无人机。“那时候是在别人学校看见的,就很好奇。”于是他偷偷开始存钱,存了好久才买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架无人机。“当时就自己组装,第一次试飞,没飞起来,后来再调整去飞,一下子就摔坏了。”然而这样的小挫折并没有浇灭他对无人机的兴趣。“后来,高中毕业后,我看到网上招聘无人机专业人员,就想着可以靠无人机吃饭也是件不错的事,然就自己去学习考了无人机驾驶证。”
机柜也叫“机窝”
当年的参赛证
2019年,赵洋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国际无人机大赛,和来自13个国家的上百位顶尖飞手同台竞技,展开激烈的空中对决。那次比赛,他获得了第9名。“我当时几乎天天都在练飞,不下雨的天气就去郊外飞,下雨天就在家里练模拟机。”练到手指上被舵杆磨出的水泡破了,他都一无所知,直到疼痛袭来。“我从来没想过无人机会带着我站在国际比赛的舞台上,我要珍惜这样的比赛机会。”
同样让赵洋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比赛之后,他进入了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成了无人机项目二组的一员。“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无人机不仅仅是‘空中F1’,它还是城市的‘天空之眼’。”无人机驾驶员和无人机一起承担着城市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
日常使用的部分无人机
“无人机分很多种,机型差异也很大。日常工作中,我们飞得最多的是六旋翼无人机,它的轴距有1米多长,算是无人机中的‘大块头’。要驾驭它们,必须靠团队合作。这些无人机可立下过赫赫战功,比如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海马拉松、草莓音乐节、辰山音乐节等大型活动。”2020年,普陀区中环烂尾楼爆破,就是赵洋和他的同事们担任空中保障的,当时在指挥中心遥控着无人机的张博辉对于这次任务记忆尤深。“我当时是在这里的指挥中心,无人机是在普陀公安分局起飞的,距离爆破楼宇的直线距离1.4公里,不过飞行航道上有太多高楼,所以我们提前进行了建模标高,确保无人机在飞行时避开高楼。”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张博辉告诉记者,当时无人机上搭载了可见光和红外线2个镜头,爆破前他们利用红外镜头对建筑物进行最后的清场确认,爆破后红外镜头下又可以准确看到烟雾消散的情况,为后续处置提供精准的数据。“由于灯光等影响,可见光镜头无法准确识别烟雾情况,如果烟雾没有扩散结束,就放行车辆的话,会对道路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张博辉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无人机驾驶已有多年,第一次参与这样重大的项目,也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是如此重要,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城市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
张博辉向记者介绍中环爆破的情况
用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旭洲的话来说,在重大的安保活动中,无人机是一个平台,可以为公安部门提供一个大视角场景,便于现场指挥。2016年的6月16号上海迪士尼开园的时候,就是企业承担了空中保障任务。2017年开始,全市启动智慧公安建设,从而让无人机驾驶员从传统的点对点地拿着遥控器操控,转变到现在可以超视距操作,驾驶员在指挥中心,通过操作台对飞机进行操控,而外场人员只是确保飞机安全起飞即可。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飞行依托的是专网,可以实现跨基站飞行。
无人机项目二组
4月中旬,赵洋和他的同事们都已经忙碌起来。小组会上,部门里的“老大哥”李明乐为大家细化了5月工作安排。最初在老家从事植保飞行的他,凭借着对无人机的热爱,来到了上海,加入了这个团队。“植保飞行就是在田间地头,扛着飞机、电池,拿着农药,给田里喷农药。早上要起得特别早,3、4点就起来,一直要做到晚上7、8点,但是飞行技术提升比较有限,而我想向着更专业的方向前行,所以去考了教员证。”现在,李明乐的主要工作是培训新入职的飞手,也会参与建模等技术项目。“在这里,让我走进了无人机领域的一片‘蓝海’。”
无人机团队是企业中最年轻的团队
2019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无人机驾驶员为新职业。据了解,国内无人机驾驶员的从业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其中25-35岁从业者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一半。就年龄结构而言,无人机驾驶员这一职业已经成为诸多职场新人的选择。目前,无人机驾驶员的就业领域以影视航拍、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航空测绘为主,也是无人机驾驶员从业的热门行业。而警用、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无人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安防行业,已经作为专业级无人机市场的新蓝海。
而随着无人机驾驶员职业化发展,无人机飞手已经不全市男生的天下了,赵洋的团队中也出现了女飞手的身影,还是个科班出身的高手。
女飞手祝亚婷
“90后”的祝亚婷,大学读的就是无人机专业,读书期间考取了 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证。“当时报这个专业是因为有亲戚说这个行业好,所以就报了。”祝亚婷告诉记者,毕业实习时,别的专业学可能还要为实习单位烦恼,他们这个专业都是企业来学校招人。为了学习更多的飞行实战技能,她来到了上海,加入了这个团队,“未来我还要考更多其他机型的证,特别想在无人机科普方面进行发展。”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无人机飞手则是驾着无人机,朝着自己的梦想飞行。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上海普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