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近3000个垃圾桶缩减到不足500个,居民生活不仅不受影响,垃圾分类工作还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沪上东北角,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探索出一个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典型样本。3月18日上午,新江湾城街道进一步“先行先试”在推进垃圾分类中实现三个“全市率先”:建立上海首支专业化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和全市首个垃圾分类专项公益基金,并建立全市首个街道层面的生活垃圾新时尚宣讲团。
自去年起新江湾城街道积极争创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通过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针对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改变居民原来的生活习惯,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小区情况各不相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疏堵结合。
在推进分类工作中,撤掉原有垃圾桶成为居民的争议焦点。在新江湾城街道各小区,原有3000多个垃圾投放点去年大幅缩减到不足500个。许多居民觉得原本走到楼下就能扔掉的垃圾,现在需要专门跑一次新设的集中投放点,十分不便,为了将垃圾桶再争取回来,居民使出各种招数。
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光堵不行。各小区因地制宜,有的在过渡阶段允许业主将垃圾放在门口,由保洁人员迅速清理;有的保留垃圾桶,采取“红蓝榜”的评比和不断宣教,促进居民通过自治改变风气;有的通过建立“绿色账户”,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能得到实惠,进而提高积极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安路第一居委会上和园小区还与居民签署自治协议和军令状,承诺只要每幢楼的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达到一定指标,就可以恢复该幢楼下的垃圾桶,以此促进居民在就近投放时也能分门别类。
针对当下部分居民和机构垃圾分类的意识仍然不够强的情况,新江湾城街道成立了全市首支街道层面多元化构成的生活垃圾新时尚宣讲团,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与专家、机关干部、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居民志愿者代表等共同担任宣讲员,深入基层广泛宣传,让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楼道、进民心。
在大调研中,新江湾城街道还发现,目前垃圾分类指导员通常由居委会招募居民以志愿者身份担任,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因此,街道与区绿化市容局探索建立全市首支专业化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由街道购买第三方服务,组建专业化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作为现有志愿者指导员队伍的有益补充,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效益和指导员工作实效。同时,新江湾城街道在社区发展基金中划出一部分,成立全市首个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公益基金,支持开展垃圾分类的居民自治项目、社会动员项目,巩固扩大成果,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作者:叶辰亮
编辑:叶辰亮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