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琼瑶与继子女又因丈夫生病的事起了争执,根源在于双方就重病在床的平鑫涛是否应当安乐死产生了分歧。分歧,最终演变为家庭矛盾。
据报道,作家琼瑶与继子女又因丈夫生病的事起了争执。据琼瑶称,其倾向于已经重病的丈夫不接受插鼻胃管治疗,自然离开世界。而继子女坚持父亲值得活下去,怒怼琼瑶想放弃他们“失智”的父亲。两方在社交网络上公开了分歧,最后,琼瑶宣布将重病丈夫移交给继子女,还说: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不再相信人间有情。
是否安乐死成琼瑶与其继子女矛盾焦点
目前没有第三方的公开表达,只有双方的互相指责。从双方的表达来看,似乎都很有道理。琼瑶认为首先这是丈夫平鑫涛先生的意愿,也是她本人的选择,病重的时候自然离开人世就好。而她的继子们,除了至今没有原谅琼瑶介入他们家庭的历史外,坚信父亲还是处于有意识的状态,并非可以安乐死。
对于双方的争议,看起来似乎各执一词,无可判定。但安乐死涉及如何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本身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专业判断,并非亲属的意愿即可以决定。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目前,台湾也只接受了停止治疗这一种选项。
2011年1月10日,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修正案。根据该案,有意愿执行“安乐死”的病人,必须先由两位医师诊断为不可治愈末期病人,且病人须自行签署意愿书。若已昏迷,则由最近亲属集体出具同意书代替。
因此,如果需要对平鑫涛先生执行安乐死,首先需要两位医师的专业意见,然后是病人自己的意愿或者近亲属的同意。从程序角度来判断,目前的分歧应当处在病人并没有签署书面的意愿书,而近亲属对于是否应当安乐死产生了分歧。分歧,最终演变为家庭矛盾。
生命是一列终将到站的列车
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和家属的意愿之外,最重要的是专业医师以及“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专业审查。为此,琼瑶和继子在争论是否适用安乐死上,表达了更多个人的意见。但有了专业人员的把控,是否已是适应安乐死的情形,专业性上面的讨论无需担忧,真正交锋的部分,是亲属对于生命的态度。
从琼瑶的表达来看,她虽然有戏剧化的语言,但对于有尊严地离开世界坚信不疑。对此,她此前也曾经公开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高调地支持无需医师意见,只需要病人自主决定的安乐死,比目前的法律更为激进。
而其继子女的观点,则更多属于专业医师判断的范围,即病人是否进入了可以安乐死的状态。为此,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儿女们的淳朴孝心,希望延续父亲的生命。他们纠结于是否选择了更好的医院,病人是否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这样的心情非常普遍,东方孝文化之下,只要自己的条件足够好,就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长辈,包括去最好的医院,上各种高端的设备。正是如此,中国的重症监护室使用最为频繁。
对于已经走过了生命旅程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观点并非如此。很多了解重症监护室的老人,本人并没有接受过度治疗的意愿。生命终将是一列必须到站的列车,在生命的尽头,人生的旅程已经完毕,沿途的繁华都是过去。承受巨大的痛苦,被剥夺了做人的全部自由与尊严,在昂贵的机器里躺着,只不过为了维持最后的那一点点呼吸,并没有实质意义。
生命如果不能美好地存在,呼吸还有什么价值?儿女们尽孝的心情是好,但生离死别是大自然的宿命,痛苦的牵手,不如快乐的分别。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一生美好的相伴总会有个画上句号的节点。作为儿女们,或许要更为通达地看待生命的历程。与其最后关头做无意义的救护,不如珍惜自由相伴的每一天。
毕竟,生命,是一列终将到站的列车。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