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日前,从视频网站到电视剧业界,无不被一个数据疯狂刷屏———正在播出中的玄幻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单日网播量高达15亿。整个行业在为之震动,有人担心网播量狂飙将带来新一轮天价片酬回潮,有人讽刺数据发布者刻意混淆概念营造虚假繁华,更多的是随波逐流陷入狂欢式热捧的人。热捧的目的明确:请网友在视频网站上点击“付费”按钮,将后续剧情一睹为快。
从2016年到2017年,视频网站带来的付费诱惑连绵不绝。从乐视的《太子妃升职记》、爱奇艺的 《太阳的后裔》、腾讯的 《精绝古城》 到优酷的《神探夏洛克》,几乎每一次热播剧都能掀起一波付费热潮。除此之外,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网络少儿内容也前赴后继走上收费通道。
与之对应的消息是,2016年,两家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先后宣布付费会员数超2000万人次;2017年初,《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 显示,国内有效付费用户规模突破75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二,年增幅达241%,为美国的9倍。
为稀缺内容付费,为免除越来越长的贴片广告付费,这无可厚非。然而,当视频网站的核心任务早已从引入流量转变为吸附收费,收费通道里有多少“障眼法”鲜为人知?
网播量那么多“100亿俱乐部”,7亿网民都不够用
随手打开“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排行榜”,仅以2月15日为例,一个普通的周三,竟同时有4部剧集破亿。除了言必及“四海八荒”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被网友戏谑为“抠图不自重”的《孤芳不自赏》,被揶揄作“大唐农药”的《大唐荣耀》,被称作“俗套水词之海”的《那片星空那片海》。
口碑为何与网播量倒挂?有人调侃“差不多动用了7亿网民的力量”。
再看看网传的2016年网播量“100亿俱乐部”名单,会发现中国7亿网民都不够用。该“俱乐部”总共16席,其中确实有诸如 《琅琊榜》 这样兼具口碑与热度的剧集,可也有不少需要画个问号。华丽的数据还不止于剧集。某网络大电影上线,次日凌晨突然暴涨几百万点击量;某网络综艺节目播放量几千万,但评论却屈指可数。
影评人李星文直言不讳:“谁家刷的数,谁家实打实,乱花渐欲迷人眼。相比电视收视率牵着广告投放,网播量造假暂时还只是自我陶醉,刷多高都不影响结算。但是,肯定也会被拿去忽悠投资、植入。”一语道破,视频网站播放量不少都是粉饰的数据。
要想网播量造假,这在今天几乎不存在技术门槛。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链接引入朋友圈,“指导”网民点击。投机些的,干脆利用网上唾手可得的“数据营销服务”,用极低费用买得华丽数据。如此一来,任凭网民几多,都不会影响动辄上亿的“神剧”“爆款”频现,“100亿俱乐部”诞生。
粉饰数据,看似广告商和制片方共赢。然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茫茫网海,量化数据往往是引导眼球的重要指标。标尺若失去衡量的意义,作品优劣无从判断。更可怕的是,一旦利益捆绑于浮夸的量化指标,将使从业者把资源配置的重心由创作转向营销。劣币驱逐良币,哪里是皆大欢喜,分明是满盘皆输。”
逃得过收费陷阱,逃不过平庸内容
如果说网播量数据造假的危害,消费者还只是“迂回”受害,那么一些视频网站的收费陷阱,往往难以绕开。首当其冲的是“捆绑销售”,观众只想看一部剧,却难觅单项收费选择,几大视频网站暂时都仅有会员制收费,充值需要一月起步。遇上每周更新2集的周播剧,要想追完整部,少则两个月多则大半年。按某网站收费标准看,相当于观众要为一部周播剧付出60元到200元不等。更有网站为“挽留”会员,硬把一季拆成两季播,变相强制续费。付费之后也非一劳永逸,网友很快发现所谓的年卡并不能包年,在某些电影、综艺节目入口,依旧有“用券”的按钮,提示观众进一步消费。难怪网友吐槽:“付费成VIP会员,成了VIP会员再付费成黄金VIP,黄金VIP之后还有钻石VIP,终于,我能看到想看的内容了!”
事实上,许多国内观众已养成为精品内容买单的习惯。有统计显示,60%以上的网友愿意为内容付费。但面对愿意付费的人群,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真的准备好了吗?点开网站,所谓“精品内容”其实难副。某网站自去年开出“文艺院线”,但观众点播完《长江图》后,“猜你喜欢”的下拉菜单里俨然列着《笔仙2》《诡爱》等片鱼目混珠。另一家网站,新上线的《28岁未成年》让观众错过院线放映后仍能补漏,但该片播完后,系统默认续播山寨味浓重的网络大电影《放开那个女孩》。
几大视频网站早有共识,付费会员模式将在2017年迎来井喷期,用户规模破亿指日可待。可又有几家意识到———内容才是谁都不该放松的一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