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记者 樊丽萍)主流媒体转型眼下正在进行之中,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如何适应行业转型的需求?昨天,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的以“2015新媒体论坛——学界与业界的对话”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来自沪上多所高校的学者,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新闻业界的专家汇聚一堂。多位学者在参与研讨时不约而同地指出,步入“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媒体转型、融合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但当前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未来专业人才的能力诉求中,文字表达等基本功仍是第一位的。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无论是在广告市场的份额上,还是在一些重大公共新闻事件的发布渠道和速度上,都在对传统媒体形成严峻的挑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繁荣,貌似人人可以当记者、当作家、当评论员。“尽管信息生产的主体从未像现在这么繁荣,但根据我们的一些调查和研究,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上不是提升了而是在下降。”李良荣曾针对微博以及微博评论开展过一个调查,微博以140字为限,大多数的网络跟帖都在7-8个汉字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网民发表的较多为“一字评论”如“顶”“赞”;二字评论如“脑残”“灌水”等等。
“千万不要把吐槽当成评论。”在李良荣看来,年轻人的文字功底下降、表达能力下降是新媒体时代之忧,毕竟,人脑不能被电脑代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表达思想,而这也是高校新闻学院人才培养之根本。
还有来自新闻业界的专家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指出,传统主流媒体正在面临“野蛮人敲门”的局面,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新媒体固然需要资金的扶持,但比起资金投入,眼下更宝贵的是人才。”有业界专家认为,步入“互联网+”时代,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传播人才。对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而言,人才培养也到了转型之时。与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案、一味盯着培养新闻业界的“总编”,不如顺势而为,整合资源,培养思路开阔、眼界开阔、既勤奋好学又有一定学养的“小编”。“未来5年,新旧媒体融合势必进一步加剧,进程进一步加快,而业界最期望看到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小编在成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