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朱德
1967年夏,周恩来在一次军队内部的大会上,谈到开创红军无线电侦察工作的艰难岁月时说:“回想35年前,我和你们一道创立这门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工作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周恩来所讲的是1932年,红军在江西中央苏区首破国民党军密码、创立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的往事。
实现零的突破
1931年12月,周恩来到达江西苏区时,国民党军开始全面实行通讯加密,仅有侦听手段的红军尚不能破译国民党军的密码,无线电侦察基本停顿。
1932年初春进行的赣州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破解国民党军的密电。
1932年5月,周恩来和朱德总司令给谍报科增设了一部侦察电台,调来无线电二分队(红三军军部电台)和九分队(红三军团军团部电台)的报务员曹祥仁。7月,曹祥仁在报务当班之余,开始参与猜译研究。
8月20日,红军攻占宜黄县城。曾希圣赶到国民党军师部捜集遗弃的机要资料,虽未找到密码本,却从缴获第九路军第二十七师一个军官的公文包中,发现一份第九路军司令孙连仲发给守城部队的电报,其中有30来个字已译出,密名为“展密”。
这份部分译出的电报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基础,曾希圣与曹祥仁在位于福建建宁的红军总司令部共同猜译余下的部分。曾希圣中文底子好,曹祥仁对码子和台情熟悉,两人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他们结合敌情,将不断侦收到的“展密”电报拿来对照,将相同的字填上去做据点,前后猜字连结。国民党军的电文内容繁杂,文体古怪。周恩来和朱德密切关心并参与了研究工作。当碰到疑难军语时,也凑过来一起参加猜字,研究电文格式和文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努力,终于在10月将“展密”全本贯通。
曾希圣、曹祥仁破解对手的密码之后,国民党军每发一份电报,经过电磁波的自由传播,等于让红军也得到一份副本。红军破译能力的成功建立,打通了一条源源不断地获取敌方核心情报的重要途径,成为红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长征到达陕北的周恩来
“展密”的破译,标志着红军掌握了无线电侦察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全面获取国民党无线电通信情报的前提。
首破成功后,周恩来、朱德又及时增调一部侦察电台,扩充技术力量,并组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二局(专事无线电侦察的机构)。至此,在周恩来、朱德的亲自领导和关怀下,一支技术全面、组织严密的无线电侦察力量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光荣诞生。
善用情报克敌制胜
由于亲自领导和参与了二局的建立,周恩来、朱德等总部首长非常了解并坚信无线电侦察的可靠性。他们巧妙地使用二局情报,机智果敢地运筹帷幄,使红军作战如虎添翼。
1933年1月4日至5日,红一方面军集中兵力在黄狮渡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师第十三旅,再占金溪。二局侦悉,蒋介石为进行报复,电令国民党军进攻金溪附近的左坊营、黄狮渡;由吴奇伟率第九十师和第二十七师担任主攻,周至柔指挥第十四师和第五师在琅琚一带牵制。
6日,红一、红三军团和红二十二军分路设伏,伺机歼敌。6日午夜至7日凌晨,曹祥仁独自当班守机,突然发现国民党电台异常活跃。吴奇伟的第九十师、周至柔的第十四师和周浑元的第五师等5部电台同时出联,都在发出十万火急的呼叫。
曹祥仁快速转动旋钮,听、译并行,几乎同时对5个电台的信号即时进行选择、处理,及时发现国民党军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兵分两路合击红军,令周至柔率第十四师、第五师由牵制改为迂回,进攻琅琚、左坊营、黄狮渡,切断红军的后路。
根据敌情变化,周恩来、朱德迅速调整部署,于7日凌晨4时下达新的作战命令。红一军团、红二十二军星夜转移至枫山埠附近待敌;增派红五军团到黄狮渡西南阻击国民党军第十四师和第五师;红三军团仍向琅琚方向进击。
8日晨,周恩来、朱德等人在二局等待吴奇伟部出发的确切情报,侦收台全神贯注地收听。此时,吴奇伟部还没有出动,其电台仍在活动。8时许,二局侦知吴奇伟部队离开枫山埠、荷树铺一线的宿营地向左坊营开进。9时30分,红一军团在枫山埠附近发起正面进攻,重创了吴奇伟号称“铁军”的第九十师。红二十二军更于黄昏占领浒湾,追击敌军直抵抚州对岸。如果周恩来和朱德在使用二局情报时有所迟疑,不能及时改变作战部署,红军按原计划行动就会陷入包围,位于战场附近的总部也将处于危险境地。
第四次反围剿大捷
枫山埠战斗之后不久,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调集50万大军,分左、中、右3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战前,参加围剿的中央军的通信编码换成了新的特别本密码“猛密”。然而,“猛密”使用不久即被曹祥仁、邹毕兆在南丰破译,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侦察工作奠定了基础。
周恩来、朱德从敌强我弱的情况出发,建议避免攻坚作战,在抚河以东用运动战消灭敌人。但在临时中央的强令下,2月12日红一方面军强攻南丰城受挫,23日主力向东韶、洛口地区秘密撤退,另以红十一军伪装主力向黎川佯动。
26日,二局侦知陈诚误以为红军主力退向黎川,率中路军的3个纵队向黎川分进合击。第一纵队司令罗卓英率第十一师由宜黄南下,令在乐安的第五十二、五十九师向东进至黄陂与十一师会合,尔后向广昌、宁都前进,切断红军归路。
根据上述情报,红军主力分为左右两翼隐蔽接敌,对分别沿摩罗嶂大山两侧东进的第五十二、五十九师设伏。27日下午,细雨蒙蒙,云遮雾障,左翼的红一军团对进至登仙桥的第五十二师突然发起攻击,随后红三军团加入战斗,全歼第五十二师,俘虏师长李明。同时,右翼的红五军团围歼五十九师大部,活捉师长陈时骥。
战斗期间,二局侦悉罗卓英率第十一师自宜黄南下驰援第五十二、五十九师。周恩来、朱德当机立断,未等战场清理完毕,即率主力撤离战场,至小布、东韶、南团地区隐蔽待机。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自右向左)
3月中旬,陈诚改分进合击为中间突破,分前后2个纵队交互掩护,向广昌推进。为创造战机,红十一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引诱国民党军加快推进。二局得知国民党军又将红十一军认作主力,命令前纵队速进,使其前后2个纵队之间的距离拉大到50公里。
19日夜,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根据二局报告的敌情研究作战方案,于20日凌晨3时下达命令,消灭前出的国民党军第十一师。这时,二局又截获2份密电:先得悉第十一师进入草台岗后发现红一、三、五军团均在其附近,罗卓英怕吃亏,命令第十一师撤退到五里牌;随后再获悉,第十一师自恃是王牌不肯撤退。总部首长本来根据罗卓英下的电令准备调整部署,随即又根据第十一师的复电决定维持原部署不变。
20日晨7时,重新下达作战命令,集中优势兵力“于21日拂晓,采取迅雷手段干脆消灭草台冈(岗)、徐庄附近之(十)一师”。
21日,红军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第十师师长李默庵率部在主攻部队之后跟进,有感于第五十二、五十九师的覆灭而写了四句诗,后两句是:“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诗写成之后没有示人,仅用电报发给在上海的夫人顾林。
李默庵万万没想到的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他奉命率部驻守西安,周恩来忽然造访李默庵的师部叙旧(周恩来与李默庵有黄埔师生之谊),这两句诗竟被周恩来脱口吟出。李默庵回忆:
“见我一副惶然不解的样子,周恩来告诉我说,这句诗是当时作战期间,红军从电报中截获转呈他的。因为诗句写得形象生动,又表达了厌战心情,他一下便记住了。”
周恩来的直言相告,使李默庵对红军的无线电侦察能力感到震惊。
作者:曹冶、伍星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朱自奋
来源:摘自李海文主编《多棱镜下的周恩来》,当代中国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