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冲浪外:从传统文化到“酷日本”》,[美]南希·K.斯托克著,张 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日本的整个历史文化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几乎是裂为三节。眼前的日本,是一个朝着世界卖萌的二次元世界。古典时代的日本,我们通过日本制造的大河剧、小说、动漫、游戏间接熏染了知。而两者之间的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包括盟军驻日)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基本上是通过近现代史的进程来加以认识,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交织着惊愕与仇恨。那些在二次元世界中佩戴“菊与刀”的优雅公卿或忠义武士,突然变得血腥暴烈,成为人类罪犯,在彻底失败后,又从废墟中复活成现在一副“卡哇伊”的样子。我们对每一节都很熟悉,但好像一直都是这样分裂地进行。
在美国学者南希·K.斯托克的《神奈川冲浪外:从传统文化到“酷日本”》一书中,这三种文化变形得到了学理上的描摹。从日本上古时代到21世纪最初十年,作者按照历史进程一步步梳理各时期的文化现象。一般的文化概论书,都好像中了“马太效应”的毒,详者过详,几可独立成章;略者太略,一句话带过。但斯托克不同,他没有给《源氏物语》、“浮世绘”等明星级别的文化现象以特别对待,而是全部纳入自己的叙事节奏中,用叙事技巧给了材料新的讲法,在文本中制造陌生化的张力,显现了作者行文的独到之处。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绘
这本书最难的是总结出每章的“核心内容”。例如对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文化,作者在文学领域通过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切入“高雅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现象。谈及高水平动画时,选择了《阿基拉》《攻壳机动队》等带有废墟重建和未来指向的作品;儿童动画片介绍的是《哆啦A梦》《龙珠》《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在推广和周边经营上有数据优势的代表作,这背后是国际文化市场的走向。对宫崎骏的重点介绍,通过对比日本的性别规范鼓励女孩子表现出可爱顺从的一面,指出宫崎骏塑造了勇敢、独立、多为孤儿或被父母忽视的女性角色,这些女孩自身足够强大,无须性感变身为美少女战士等体态丰满的魔法少女。在罗列凯蒂猫、皮卡丘、熊本熊等形象IP时,不忘指出卡通形象之所以吸引日本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成年人迫于责任与压力不得不循规蹈矩背后的不想长大的脆弱,所以这些形象IP也大多展现出四肢短小圆润,常缺少嘴巴这一面部特征。斯托克糅合了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分析,为当代日本文化勾出了清晰的轮廓。就这样,很少被学者认真对待的当代流行文化现象,得到了与“人类精神文明遗产”平起平坐的机会。
历史命运往往被非理性的文化力量裹挟而生。例如章太炎就曾把日本童话故事中的桃太郎作为侵略者的象征,武士道、军国主义的滥觞很可能就是这些耳濡目染的世俗文化观念。20世纪上半期,多数日本人是日本帝国忠诚的支持者,几乎想象不到日本战败将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里面有群体文化意识的共业存在。这种冲动,于20世纪下半期又在经济领域再进行了一遍。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用文化观念来解释政治历史现象,而不是用政治历史现象来图解文化观念。这大概也是斯托克的“日本概论”主要聚焦于日本文化流变的初衷。斯托克非常平衡地对古典、现代、当代日本进行了梳理,把看上去摔碎分裂的三段文化焊接在了一起,像做心理分析一样理性地进行整体人格画像。这大概是只有置身“浪外”的看客才能做到的旁观者清。
(作者为独立书评人)
作者:吴剑文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