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中旬,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来中国访问,当然他和其他国家首脑一样,也非常希望见到毛主席。5月18日晚11点,马卡里奥斯准时来到主席的书房。和以往一样,毛主席缓缓站起身,和客人握手。杜修贤在一边飞快地按动快门,生怕漏掉一个;一边又寻找新的拍摄焦点,突然镜头里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他不得不停下快门去凝目细看,不由得眼睛一亮:这不是邓小平吗?
邓小平跟在周总理的身后,面带微笑、沉稳老练地走到毛主席的面前,他还是7年前的平顶头、灰色的中山装。也许是看到了邓小平,毛主席的神情迅速变化着,沉闷的愁容迅速开朗明快起来,眉宇间露出人们所熟悉而现在却很少看见的慈祥笑容。他把手直直地伸向春风满面的邓小平。
邓小平的复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是在周总理的大力促成下才走到了这一步。
历史终于洞开了邓小平复出的大门。197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通知邓小平一家回北京。1973年3月上旬,周总理抱病连续主持几次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的复职问题。他提出,要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在随后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负责人的会议上,周总理借机传达了政治局会议关于邓小平工作的决定。他说,邓小平同志的身体很好,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他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当中央政治局讨论重大事项时,邓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
周总理还抓住一切机会向外国政要介绍邓小平。他在陪同访华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外地参观时,向特鲁多等人这样介绍邓小平:这是一位将来会成为很重要人物的领导人。周总理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通过一切合法渠道,重新树立邓小平的威信。
4月9日,已经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携夫人卓琳一同到玉泉山看望在那里治病的周总理。关于这次会面,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中是这样记载的:
看着总理消瘦的面容,父母亲心中说不出的悲伤。多年后,父亲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还不胜伤怀。他说:“我们去看总理,看到他瘦得不成样子了。我们相对无言。能说什么呢?几年之中的风风雨雨、心酸苦辣,岂是言语所能表达。”
复出后的邓小平精力充沛,思路清晰。他说话的口音一点没变,一股川腔,谈锋锐利,透出一股精干机敏的朝气。
杜修贤在外等了一会儿就进去拍摄会谈的镜头,他发现邓小平在纵横交错的灯光下,丝毫没有分散注意力,显得很沉稳。
当杜修贤举起机子再对准会谈的场景时,心里不由一阵惊异:错了错了!位置坐错了。以前每次周总理都是坐在毛主席的右侧,这基本是固定座次。杜修贤非常熟悉他们的座位格局。为了这个右侧座位,社会上还杜撰出若干个象征。可是今天邓小平坐在周总理的位置上,而周总理却坐在左侧、马卡里奥斯总统的旁边。
杜修贤根据多年的新闻拍摄经验,知道排列顺序、讲话先后、座位格局等都有严格的划分和约定俗成,如果一旦有变动往往预示着高层政治人事的变动。
新闻摄影有时亦如新闻报道一样敏感!很快,外界就知道周总理身患重病,权力将由邓小平接替。这次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走进主席的书房,坐在总理的位子以后,一直到5月底,总理最后一次走进主席的书房,就再也没有坐到原来的位子上去。
——摘编自《聚焦红墙——1956-1989共和国红镜头》 现代出版社出版
作者:顾保孜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