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行舟》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在繁忙的临床、科研、近视防控公益活动之余,在会议间隙、在飞机上……在点点滴滴的时间里记录下的工作随笔。在他笔下,有随访长达23年、一家三代五名罹患遗传性角膜病的患者;有福利院中的三岁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一半的脸是混沌未开的,只有一只眼睛清澈明净……当然,更多的是普通的近视手术患者。书中,周行涛用美好的文字、细腻的情感,记录患者故事,普及近视防控和手术知识。
《医海行舟》
周行涛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桃花飞影:小鸡会近视吗
三月里桃花盛开,春色明媚,正是踏青时节,微信里可见许多人休憩于自然胜景,或佳人灼灼,或玉树临风,但很少见到孩子嬉戏的身影。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近视眼医生,当然最赞成大家多去户外,特别是让孩子们到户外去,为什么呢?因为,坚持自然光照下的活动,是防控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良方之一。
澳大利亚学者 2008 年发表研究成果,认为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就可起到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要论勤奋,没有比华人学生更勤奋的,该项研究的对象就是勤奋的华人孩子,澳大利亚的孩子与新加坡的孩子相比较,阳光户外时间的多与少, 与近视有着明显相关性。于是,这些年大家一直在呼吁,让孩子们把更多时间放到户外活动,近视能减少一点是一点,哪怕是一点点。
有时连一点点也做不到!因为国内外尚未阐明近视发生与发展的真正机制。诚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连 1/100 万亿秒的超短波飞秒激光都研制出来,都可以用炫酷的“全飞秒”矫治近视了,却无法在儿童近视防控上有真正意义的突破,这或许让一些人失望。坚持,不懈地坚持,是近视防控的不二途径。有些人研究了一辈子近视,仍在坚持,比如我的老师, 五十多年了,虽然“越治越多”,还在坚持。
在近视治疗领域特别是手术方面,眼科医生们攻坚克难, 一路前行,全飞 SMILE 很好,眼内镜 ICL 很好,准分子表层切削很好,很幸运,能为近视患者自由无虑的视觉带来切实的高科技成果……坦诚地说,近视矫治领域的进步越显著,越反映出近视防控方面落差巨大,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机制的研究是防控的基石,但实验研究并非容易。
科学伦理要求严格,有些研究不能直接以人类作为试验对象,只能选动物,哪些动物最容易成为近视模型呢?许多人第一想到小白鼠或者小白兔,出乎意料,最先被报告的,是小鸡近视眼实验。美国研究者把刚出生小鸡的一只眼睛遮盖起来正常饲养,没过几天,小鸡就近视了,而且近视度数还不低。20 世纪 70 年代的这个“小鸡近视”实验,是近视研究史上的划时代之举,我有时觉得那也是划破黑暗的隐喻,人天生追求光明,光的方向在哪里,眼睛的方向就在哪里。
没有了光,被剥夺了形觉,小鸡的眼睛会近视,人眼也会如此。幼小的孩子,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在屈光发育的快相期,孩子的视觉保护不可忽视。以至于我每每看到某则时尚洗发水广告,就恨不得立刻把画中美人的秀发撩起来,因为她右侧美丽的眼睛被完全遮盖了。我担心她会近视,更担心会被儿童和青少年模仿,那岂不就成了人眼近视实验?
我也参与团队的近视实验研究,从豚鼠,到兔和猴都有过,小组的一些论文发在英文 SCI 杂志。20 世纪 90 年代末参与的一项小鸡近视研究,不是形觉剥夺,而是用透镜诱导:给刚出生的小鸡戴上薄薄的高度数眼镜(相对于小鸡是厚厚的眼镜),诱导出近视,论文发在《中华眼科杂志》。遗憾的是,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的工作,很难说是真正创新,至多是论证之前的一些理论和猜想,或试图找到某些通路,但通常无功而返。小鸡也好,小猴也好,动物验证结果不能照搬在人身上, 但可给一些启示,没有桥,投石子,找木头造船,找到那些通向近视秘境的桥,是那么迫切。
面对那些可爱的动物,很多时候实在不能下手。我的一位学生颖做课题,牺牲较多小鸡,她对我说她被啄伤,实验可能要停一小段时间,我想她是被毛茸茸的小鸡所融化的缘故,要寻找小鸡病故的原因,也要缓冲平复一下。后来她做猫的实验,给猫验光时也被抓伤,还去打针防病,她没有提出暂停,因为那些猫都完璧归赵。同一时期志博士在伯克利大学做小鸡实验,他给小鸡戴 OK 镜并观察近视变化。国内外都重视动物伦理,保障实验对象的福利,他发我电邮说进程较慢,说做得很小心翼翼,不能做太多样本,若小鸡伤亡多的话,督察人员会要求暂停,要开听证会,若理由不能令人信服,就可能受罚。
有一次涛医生给小鸡验光时,我的孩子正好过来,我说试试做小志愿者,我让孩子帮忙捧着小鸡,小鸡很安静地接受 验光,验好度数,孩子还舍不得放下。晚上孩子又一次问我: “小鸡真的会近视吗?”“是的,”我说,“如果小鸡没有在阳光下生活,如果小鸡戴了不合度数的镜片,小鸡就会近视。如 果小鸡不看远处而总是低头啄米,也许也会近视呢。”我接着说,“过度近距离看书写字,绝对是导致小朋友近视的主要因 素,告诫!不要长时间持续地看书看手机!”
做父母的都不想孩子得近视眼,但近视潮无可阻挡,成年人近视率已 40% 以上,一些城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 近视率分别超过 50%、60% 和 70%,显然,儿童近视呈现出发生早、发展快、度数高的趋势。也是及时,八部委发出近视防控总动员,全国上下对近视的重视前所未有,各地都盼尽早看到成效。
近一年来,澳大利亚近视眼研究者 Morgan,成了国内轮番邀请的最活跃的专家。我听他的演讲很多次,几乎可以背出他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但我还是很喜欢他的灼见,喜欢他的课。他其中提到,与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相比,东方现代教育模式使得亚太地区的近视增加更快。他还用两张照片阐述一个观点,一张是《自然》“中国近视爆发”的照片,几乎每个学生都戴眼镜,另一张是纽约犹太教拉比集会的照片,几乎每位拉比都戴眼镜。是什么使这两组不相干的人都发生大比率的近视?他说,是相似的教育和学习模式。
许多人持有与 Morgan 相一致的观点,都有这样的直觉。我在钱学森图书馆也看到一张老照片,钱老 18 岁的毕业照,20 人中有 14 位戴眼镜,当时的中国,近视眼非常少,照片上的这些近视眼学生应该没有一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是读书“读出来的近视”。远离广阔天地与明净阳光,沉湎苦读思索的斗室空间,不近视也近视啊!我常建议“防控近视反义词表”:眼睛不论是看什么,30 分钟内要主动切换,比如,室内到户外,近看到远看,人工照明到自然阳光,静到动,紧张到活泼,任务型到休憩型,专注到松懈,聚精会神到自由散漫……时时自由切换用眼方式,不让眼睛太累。
眼下春光秀丽,我很想带孩子去山水之间走走停停,但我知道做不到。我曾在安静的山村,小学同班 60 位学生,59 个肯定没有近视,只有一位同学是五年级时留过来的,眯眯眼, 也许是天生的。我与同学最喜欢跑来跑去,无拘无束奔在岭上和田间。那时岭顶有一大片桃林,花开时映得天空好像也红彤彤的,春风吹过,缤纷的花瓣夺人魂魄。那不只是风景,那是我曾经的生活,不需要知道时间是长是短,不需要知道近视何去何从。
小知识
户外光照有助于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自然户外时间为 1 小时,每
周 7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不强调运动类型,即使散步也是有益的。
哭泣影响近视手术效果吗
眉如远山,眸盈清波,每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是相似的。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人类的眼睛已不如过去那么明润,全球诸多文献报告干眼已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症。2002 年我检测一组近视激光术前患者,连续 100 位中至少 18 位表现出一项与干眼有关的症状或体征。到了 2016 年,许烨博士在激光术前干眼多中心观察中,发现干眼的比例上升到 32% 以上,戴角膜接触镜患者中的干眼比例更高。
轻度干眼可以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术前应用人工泪有助于滋润与维护眼表。那么近视术后呢?术后常规应用人工泪液, 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对视觉恢复有促进作用。鉴于激光本身可有阶段性干眼副反应,即使患者没有诉说眼干,也可在术后1~2 个月内用一些人工泪液,使每一个手术恢复期的患者始终润泽而舒适。
有一位健身青年全飞 SMILE 术后复诊, 一切似乎很完美,角膜透明且双眼视力接近 2.0。但他的母亲对我大声地表达疑惑,不是说激光后会干眼吗?他没有干眼是怎么回事?! 没干眼怎么办?没干眼是好事啊,我先宽慰,然后为他检查泪液,没有“干的感觉”不等于没有干眼,检出青年的泪膜欠稳定,开了些人工泪给他。
当眼内镜 ICL 患者问及干眼时,常常会被告知比角膜手术后的干眼更轻。客观上,不论眼表或眼内手术,术后干眼均不可避免,哪怕是角膜或结膜受一点点干扰,也会有泪河或泪液运动的短暂变化。ICL 手术对角膜的干扰极少,干眼发生也较少,但仍建议术后早期适当用人工泪,可改善舒适度。
没有干眼顾虑的患者,常问相反的问题,医生,我很容易哭很容易流泪,会影响手术效果吗?我温和地望着他(她),一般性哭泣和流泪是正常的啊!我也即刻意识到患者问的不是普通流泪,而是林黛玉式的泪雨常飞,于是我严肃地说,术后早期要避免哭泣!
重度哭泣可影响全飞术后早期视力。有位江苏患者术后 3 周来复查,每项指标都很好,患者很开心。但回家当天他遇到某项困难,又气又急,怒哭半天,傍晚他就感到“朦”。第二天他再次赶来,他觉得色泽都暗很多,我给予眼药水调整。在他妻子安慰下,他心情好转,1 个月后他的视力恢复如初。无独有偶,有位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已达 1.2,回家后 10 天因故哭泣 2 个多小时,她一度抱怨右眼“哭后感到不那么清晰”,还好,她调整用药并休息 5 天后改善。
过度哭泣也可影响眼内镜 ICL 早期的术后恢复。一位女性 ICL 患者,手术很顺畅,次日复查没有任何眼内异常,一点也没有,视力良好。1 周后她因故大哭,哭了 3 个多小时。之后,她感觉“不好了”,第二天一早赶来复查,她眼内炎症反应很明显。幸运的是,炎症当天中午就被控制,很快治愈。
ICL-V4c 是 2014 年 11 月 14 日在我国正式开展的,当时我们要求即使效果好也要严格随访。那年 12 月有一位 ICL 患者,术后第二天及第七天的复查非常理想,2 周后她从老家江西回沪复查,我在裂隙灯下看得惊骇不已,有前房炎性反应!浮游细胞从 ICL 中央孔如小瀑布一样吐涌到前房,随着呼吸一小部分又缓缓纳回到后房,与 ICL 示教视频所模拟的房水运动几无二致。我立刻激素冲击用药并密切观察,好在当天就控制住炎症。
ICL 姑娘说,她的外婆过世,她赶去与亲友一起陪夜,她与外婆感情深厚,不禁一哭再哭,哭了一整夜,眼睛都哭肿得像桃子,天亮后都睁不开。她次日又几乎哭晕过去,缓过来后觉得眼睛有些胀,她都没想到眼睛里面的反应。她愈后问我, 她平常善感易哭,今后还可以哭吗?我劝慰她,可以哭,但不要暴哭,过度哭泣毕竟影响眼睛,哪怕是没有手术过的健康眼睛。
她眼神有些不自信,可能以为我会责备她。我当然不会责备,我看到人流泪立刻心软得一塌糊涂,看到生离死别、痛彻心扉的哭泣也如瞬间过电。虽然我从小几乎不哭,哪怕最痛, 哪怕眼泪噙着,也不让掉下来。2 年后随访时,我看到她的眼睛一切都很好,我问起她还哭吗,她说不哭了。我看她,或与许多人一样,年轻时自认为哭点极低,但随时光流逝,渐渐就不那么易哭泣,甚至会忘掉泪水的滋味。
我叫一位工作很勤勉的博士生去把这个“孔涌”的视频写成文稿,以便将来供更多同道作为学术参考。2015 年微笑论坛前奏学术会授课时,我放映那两段视频,出乎意料,裂隙灯下清晰可见的渗出细胞,在视频中完全不可辨。也遗憾的是, 这位学生直到毕业,那篇论文仍然没有发表,我记得他最后一次是译成日文去投的,遇到的审稿人貌似是中孔型 ICL 发明人清水本尊,以视频图片不清楚而被拒,博士无言。
若是女学生,一定急得哭了,但他成熟淡定,或者他很快把那篇未发的文章翻篇了。也是,ICL 术后远期,哭泣通常不至于影响眼内,这样的例子毕竟少,审稿者严格要求,也属正常。如今 ICL 患者越来越多,全世界已超过 70 万,我们也快突破 1 万,对患者的嘱咐也尽量细些再细些,务必落实到角角落落的提醒,除了术后早期要避免哭泣以外,也要求患者一周不能洗发、杜绝脏水入眼、避免受凉感冒……有患者会细问, 那万一生气时哭一下,万一难过时哭一下,只稍微哭一会儿, 可以吗?我说可以的,但早期尽量不要哭,当然我很理解,人难免伤心流泪。
ICL 患者来复诊的那天特别忙,晚上 9 点多再赶到浦东一家医院,看望 30 年前宁波的同事冯老师。他是我心中真正的劳模,1988 年从部队转业,凭一颗好医生初心,一手牙科好技术,深受当地百姓赞扬。当我看到病床上的他,我的心立刻碎了,我深知他已是枯槁之时,来日无多,但我忍住泪水。一百多天后,好友来沪谈起冯老师,难忘他辛劳的点点滴滴。不与时间赛跑,只与情义相约,也总有落泪时刻。
作者:周行涛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