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影像全析》与《一站一坐一立: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
最近偶然得到两本书,一本是林京、王庆祥编《末代皇帝:溥仪影像全析》(简称《全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另一本是仝冰雪著《一站一坐一立: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简称《一站》),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两书没有任何关联。所谓“偶然得到”,就是在书店闲逛时见到,喜欢而买下来。
溥仪三岁以兼祧同治、光绪两帝的名义即位,仅三年即退位。在紫禁城闲居修学十多年后,被冯玉祥赶出。流浪多年,在长春伪满洲国先任“执政”后称“皇帝”,成为日本人的傀儡。抗战结束,他被苏联人所俘,后归国接受改造。晚得特赦,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病故时年仅61岁。一生大起大落,曲折离奇,为今人所熟知,更多人愿意作更深入的了解。中外拍过他许多电影与电视剧,他自述的《我的前半生》,今人续写的《溥仪的后半生》,都卖得很好,原因即在此。
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应在19世纪中期,可惜同治、光绪两帝留下图像太少,慈禧留存照片也多是最后十年所摄。溥仪是唯一留下数量巨大图像的皇帝。《全析》正文738页,全文字部分不足50页,一页有二三图的约占三分之一,全书收照片近千帧,虽不能说溥仪存世照片已搜罗无遗,但收集宏富,大端完备,是可以确定的。
全书分《从人到龙》《宣统逊位》《龙凤呈祥》《国中之国》《驱逐宫禁》《津门行在》《伪满皇宫》《深宫情仇》《伪满败亡》《从龙到人》《公民人生》11个部分,囊括溥仪一生的所有场景。以我的孤陋寡闻,如溥仪即位前在醇亲王府的留影,醇王家族几代人的留影,以及溥仪即位后与父亲合影而标有“大清国宣统皇帝陛下及摄政醇亲王殿下御尊像”,以前都未见过。全书的最后是华龙皇家园陵内溥仪墓改造前后的景象。
以如此大的篇幅,巨细不遗地收集溥仪一生照片,既看到他在紫禁深院中的孤独成长,也看到数度婚姻中的私密瞬间,更看到他与军政各种人等的来往,从满洲国执政到皇帝的重重恶行,最后则是经历改造、重回人间的甘苦随和。溥仪的一生是近现代史的缩影。在《全析》中,好奇而外行如我,可浏览他的平生行迹,专治近现代史者当可从中读出仅凭书面文献可能忽略的细节。《全析》的解读稍显简单,可解读的图片仍有疏忽,但能臻此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站》的主人公叶景吕(1881-1968)是福州富足的小商人。他16岁时随清王朝驻英大使的同乡罗丰禄,在伦敦度过五年时光。归国前夕他在伦敦相馆摄影留念,时年21岁,这是他留下最早的照片。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即溥仪即位前两年开始,他每年都盛装到相馆拍一张全身照,一直坚持到1968年去世当月。从26岁坚持到88岁,其中大多是一年站立,一年侧坐,姿态从容,面相安详,一直保持感染过英国绅士仪态的中国民间商人的中和形象。
叶景吕的生平极其简单。他从未参政,从民元开始,一直为罗丰禄家族经营当铺和茶庄,直到抗战军起。此后似长期赋闲。他经历数度鼎革,内心并无太大的波澜。满清逊位,他在当年照片上写“民国元年,奉行新历,时1912”。1949年,他的年度照片作斜坐读报状,题记:“公元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唯一的一次是在1952年,他没有留照,而是请人剪了一张黑纸剪影,自题云:“一九五二年,在余为污浊之年,故特用黑纸剪影,以资儆惕。一为长子加入老母道,余被牵连,受取缔。二在五反时,被长孙检举,曾代亲友售金。以上两事,虽经登记坦白免究,然总以生平无作恶贪污,而壬辰年虚度七十有二,蒙不洁之罪名,殊为憾事,并志悔过不忘之意耳。”从中可见一位平民对自己一生道德行为的要求。
叶景吕很普通,但又很不寻常,他用62年坚持留影,留下个人一生几乎完整的生命史,中外都很少见。从这些照片中当然也可看到国事蜩唐中,普通人的从容镇定,温良自守。
叶景吕的故事在他身后方引起世人关注。他生前将一生照片珍藏成册,他家子孙也一直珍藏。2007年老家搬迁时,不慎遗失,后在网站上被高价拍卖。叶景吕去世第二年方出生的老照片收藏者仝冰雪,发现这些照片的线索,感觉到其价值,出资买下,进一步研究,得以还原叶景吕的生平,且得到叶家后人的积极支持。这些照片从2008年公开以后,在中外许多影展展出,引起广泛轰动。
我写这篇短文,是想说明,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是历史,小商人叶景吕的一生也是历史。几十年来许多老辈凋零,旧家分析,无数的日记、书信、照片散落民间,能否为有识见者发现研究,真是几率不大。复旦的旧宿舍以前做过日本军营,有朋友搬进装修时,发现夹层中有大量日文书信,等我听说时,早就扔掉了。叶景吕真幸运,他的照片没有拆散,且被有识者所得,进而能成为这一长时间段中的生命记录,真很幸运。
我也特别赞赏《全析》的整理出版。特别要说明的是,从西人携相机进入中国留下图像开始,早已超过一个半世纪。私人相机普及以前,有关历史重要人物、事件、古迹、山川的影像,都有必要做完整的清理与科学的鉴别。如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物,都应编刊完整的图像志。我以前也看到不少类似图书,但大多图像不清晰,说明也较含糊。《全析》搜罗很富,但没有收藏所在和摄影者的记录。
清末或民初旧影,应该有更权威完整的整理。
作者:陈尚君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 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