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就是一个喷嚏——202部伟大作品如何诞生?》
[美]杰克·格罗根
何雨珈译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近日,一本有趣的小书《一本书就是一个喷嚏——202部伟大作品如何诞生?》,详细探究了“照亮202部伟大作品的灵感微光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书名来自E.B.怀特的一句话,他说 “一本书就是一个喷嚏”。每本久负盛名的文学作品可能都产生于一个极其微小的想法,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这些久经酝酿的想法“阿嚏”一声就成了“十分响亮的喷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和“布克奖”等获奖之作诞生之初的幕后趣事,看看作家们如何把生活趣事转变为“文学”。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老天爷啊,佩吉,你读了几千几万本书,就不能写一本吗?” 是的,一个丈夫的苦口婆心催生了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巨著 之一。丈夫这个强烈建议的由来,是他正从亚特兰大的卡耐基图书 馆辛辛苦苦搬书回家,发现妻子脚踝受伤正在休养,他想让她有点 事做。丈夫还给米切尔买了一台便携打字机,鼓励她写作。长期行 动不便,米切尔很无聊,感觉快要发疯了,就开始用打字机写稿,后来荣获普利策奖。
米切尔看了很多关于内战时期南部和亚特兰大的故事,从中汲取了灵感,写的书也是关于战争给身在其中的佐治亚人带来的影响。
“书名就是这个意思,”1936 年接受电台采访时,米切尔说:“如果人们觉得这本书讲了整个南方的故事,我当然会很高兴啦。但我想 写的不是这样的书。这本书写的是佐治亚州和佐治亚的人,特别是 佐治亚北部的人们......她(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经历了战后重 建的艰难时期。随着故事的发展,她和亚特兰大都进入了新时代, 投机倒把的不法之徒从佐治亚离开了,人们又可以继续过正常生活了。”
▲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魔女嘉莉》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在他的著作《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写道:
“我哥哥戴维在大学时期的暑假曾在布朗斯威克高中当过门卫。有一年暑假我也在那里干过一段时间。有一天,我被派去清理女生浴室墙上的锈迹。我发现女生的淋浴区跟男生更衣室里不一样,有铬质 U形环,上面挂着粉色的塑料浴帘。在洗衣房工作的时候,这段记忆突然浮上心头,我开始构想一个故事的开头:女生们在冲澡,浴室里没有U形环,没有粉色浴帘,也没有隐私。突然有个女生来月经了。可她不太搞得懂这种事情。而其他的女生有的觉得恶心,有的觉得害怕,有的又暗自好笑。她们朝她扔卫生巾……那个女生尖叫起来。好多血啊!几年前我在《生活》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说至少有几起传说中的闹鬼事件很可能其实是心灵致动现象。心灵致动指的是单凭意念就可以使物体移位的能力。有证据表明年轻人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处在青春发育早期的少女们,大概就在她们第一次——砰!少年残酷与心灵致动,这两个毫不相干的念头碰到了一起,我有了个想法。
《魔女嘉莉》是金出版的第一部小说,直到今天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出版于1974年的小说,主人公的灵感来源于两个女孩。金在她们故去之前认识了她们。一个女孩在小学就饱受欺凌,因为她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上学;另一个来自一个极其虔诚的宗教家庭。他开始构建人物,动笔写这个故事,结果只写了几页,就整个作废了。他最终把这个故事写完,是因为妻子把那几页从废纸篓里捡出来看了,表示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后续。
▲电影《魔女嘉莉》海报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扬·马特尔
“我在看一部巴西小说的评论时,就想到了这本书的背景,”扬·马特尔说,“那本小说的作者叫莫瓦西尔·斯克利亚,我是大概十二年前读的那本书。我突然觉得这个故事背景还不错呢,可以以此为基础写点儿啥。接着我就把这个想法抛诸脑后了。然后,大概七年前,我身在印度,那个国家有很多动物,也有很多宗教。我在那里还觉得有点茫然若失。我当时在想,‘我这辈子到底在干什么?写了两本书,但写得都不怎么样’。所以我算是在寻找一个故事,不是那种小故事,而是一个大故事,能够决定我人生导向的故事。就在那里,我想起了那个背景,就说,‘天哪,我真的可以写点儿啥。我就在这本书里讲讲自己的故事吧’。突然,一切想法都融会贯通,水到渠成。最让我感到强烈震动的,是一个信仰宗教的男孩(我们不得不说,Pi在同时进行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活动),和一头野兽一起被困在救生艇上这个想法。我灵光乍现,觉得这简直就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完美比喻。人们向往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对吧,比如宗教、正义、民主。然而同时,我们的根又在原始的人性与兽性中。所以,这一切都聚集在一艘救生艇上,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完美的比喻。”
马特尔参考的那本小说,背景是一个犹太人和一头美洲豹同乘一船,这是对犹太人大屠杀的隐喻。而如上所述,马特尔的隐喻基于Pi对三种宗教的实践,更倾向于宗教意味。孤独的老虎便是要揭露这一主旨。当然,写一本要同时表现这么多不同角度的书,需要大量的研究准备。马特尔不得不涉猎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动物心理学、动物园生物学甚至荒岛求生的故事,才牢牢把控了自己要写的内容。“特别棒,”他说,“一切很好地水到渠成。我觉得这本书的优良品质之一,就是把厚重的研究化为轻巧的内容表现出来。在这本书里面我可没有连篇累牍地去展示各种事实。一切都衔接得很流畅,天衣无缝。”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照
不过,关于这本书的起源,最奇怪的故事可能集中在老虎的名字(理查德·帕克)上。马特尔写道:“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那头老虎叫理查德·帕克。这故事可不是我一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是个三重巧合的结果。1884 年,‘木犀草’号游艇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出发,前往澳大利亚。游艇上有四个船员。南大西洋风大浪急,大浪一个接一个打在船上。突然间游艇散架,沉没了。船长、大副、水手长和客舱服务员勉强逃上了一架救生筏,但上面没有水也没有给养,只有两罐萝卜罐头。漂流了十九天之后,饥肠辘辘又绝望无比的船长杀死了已经失去意识又没有亲人的客舱服务员,三个还活着的人把他给吃了。那个客舱服务员的名字就叫理查德·帕克。他的命运本身好像也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当时海上吃人的现象令人吃惊地普遍。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说得准确点,‘木犀草’案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至少在法律圈中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因为他们回到英国之后,幸存者们(杀掉理查德之后不久,他们就被一艘瑞典船给救了)被起诉犯有谋杀罪。这是前所未有的。在那之前,在生存需要下被迫进行的杀人,通常都被大家默许是有正当理由可以理解的。但‘木犀草’案件中,权威部门决定要更进一步审视这个问题。案件一路呈到上议院,首开先例。船长被判谋杀罪成立。直到今天,唯一能被原谅的杀人行为就是自我防卫,任何企图为其他谋杀案辩护的法务团队,都会被法官用‘木犀草’案件教育一通。在极端条件下为了继续活下去而进行的故意杀人仍然是非法的(不过犯下这种罪行的人通常判刑较轻)。这就是其中一个理查德·帕克。
“五十年前的1837年,埃德加·爱伦·坡出版了自己当时唯一的小说,《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他受托写作,很快就没了兴趣,混杂着不情不愿和草率匆忙完成,这可创作不出什么好作品。该书是一部敷衍之作,要不是因为作家名气大,很快就会湮没在文学的长河中。在这个故事里,皮姆和朋友从楠塔基特岛起航,船被风暴掀翻。幸存者们紧紧抓住船体。几天后,饥饿和绝望让皮姆和朋友吃了个人,他的名字就叫理查德·帕克。记住,坡是在‘木犀草’号沉没五十年前写的这本书。另外还有1846年沉没的船,‘弗朗西斯·斯佩特’号。船上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吃了人。其中一个受害者就叫理查德·帕克。竟然有这么多遇害的理查德·帕克,这肯定有什么深切的意味。我的老虎有名字了,他也是个受害者。嗯,他到底是不是呢?”
作者:杰克·格罗根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徐坚忠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