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里来,野地里长》叶开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野地里来,野地里长》是叶开的最新散文集,按照内容分为“童年”与“少年”、“世界”与“滋味”四个部分。单看《野地里来,野地里长》的书名和封面,我的鼻尖就仿佛嗅到青草的气息。一个个方块字如一株株小草,在山坡上肆无忌惮地长着,长成年少时烂漫美好的乡村时光。我因之而念及熟悉的乡村中的一切,树林、河流、湖泊、田野。正因为如此,叶开笔下许许多多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并不一闪而过,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
“那些童年,我和小伙伴们如一只只丝瓜、南瓜、瓠瓜,顺着粗藤结在树枝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攀在大榕树浓密枝叶上,和飞鸟一样起落,栖息,眺望远处那些看不清楚的风景。”在树上生活过的猴孩子需要仰望的,只有头顶的日月、蓝天、白云。“整个世界只有我和父亲两个夜游神,在沉默中撞开夜浆,慢慢地行走着。小煤油灯发出的微弱光线被夜黑吞没,乡村夜晚被映衬得更加漆黑。”这是乡村孩子才有的乐趣,这是有童心的父亲才有的引领。拥有童心的父亲同时还是擅长讲故事的父亲,他在开讲故事之前燃起的稻草棒冒出的浓烟,此情此景是城市中无法复制的。如果没有乡村的夜晚包裹着父亲的讲和猴孩们的听,20世纪70年代的十年光阴一定称不上“黄金般美好”。在乡村大地上玩耍、游走,在父亲的故事里遥想、感受,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种快意、自在,这种紧张、温馨,只有在乡村世界里才有机会遇到。它们勾连起我年少时诸多似曾相识的往事。我因叶开的乡村记忆而深刻地意识到,那些年少时总是不断向往远方的人,待到踏上远方的土地时才会深刻地意识到乡村的美好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如我这般曾是乡村少年的读者们,读《野地里来,野地里长》定会心生强烈的感同身受。
“野地”首先指的是叶开的故乡,它是位于雷州半岛的廉江县坡脊镇,这个在叶开眼里地理方圆比芝麻还小的小镇。可是再小的故乡一旦被写进文字里,都会变得无穷大无穷宽广。他在“童年”和“少年”两辑里写了许多悠游自在、潇洒自得的美好时光,我在不胜向往之余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叶开写得再丰盛再畅快,都只不过是故乡这口井里舀出的一瓢水而已。乡村野地里的美好际遇是叶开一生行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除此之外,“野地”还包括叶开行走人间大地时或短暂或长期逗留过的许多地方。故乡之外的野地同样是独一无二的,却又是叶开眼里故乡风物的反射。他在这些天地里找到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与亲切感。离开故乡走向四面八方,写故乡也写四面八方。叶开说:“我一直喜欢走不同的路,在不同的森林田野中穿行。”
如果说读叶开关于“童年”和“少年”中的文字,耳畔总是回响着欢声笑语的话,那么咀嚼他“世界”和“滋味”中的描述时,我的心中常常剩下一片宁静,万籁俱寂的宁静。在身旁绕转的麦田、挂在天边的淡淡斜月、出现在视线里的亮得温暖的绿色,都有让人把喧嚣摒弃在外的魔力。宁静比热闹更加内敛,更有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叶开在德国乡村行走时遇到的那株高大丰蔓的菩提树,它那伸展自由的样子和那难以言尽的魅力被他用极具嚼劲的文字记录下来。“我每次散步经过,都想给它拍照片,但每次拍完都不满意。你就是不能从这镜头中,看到真正的菩提树原貌。它必得在自然的山坡上,在那高邃的天穹下,才显出自己的原貌来。”这株让他安心的树,必有遥远的远亲在叶开的故乡里落地生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否则怎会让叶开有欲言又止的冲动?
在自然中待得久了,回到人群里,会愈发感受到自然和人群的双重美好。在原野里漫行着,会有把其中的种种美好分享给他人的强烈冲动。望着一波又一波袭来的海浪,眺望无穷无尽的地平线,任何人都会感觉自身的渺小。这是我从叶开散文集中检索出的哲思几缕,它们对我这个日日在人群中辗转的人来讲,实为静心的药剂。对多数人来讲,从乡村走向城市是环境的变迁、年齿的增长,是心房里的成熟、世故、圆滑渐渐代替纯真与清澈。对如叶开这样的作家来说,心房中必有一个私密的角落里驻扎着年少时的绿水青山和欢声笑语。“三十年后,被平地各种规矩打磨成了中年男人,我假装沉默寡言温良敦厚,只在温风细雨的夜晚,给女儿讲小时候在树上的生活。”
也许是生活在上海这样节奏过于快捷的大城市里,让叶开时常心生无所皈依的恐惧感?又或许是辗转于各种复杂交错的人际关系里,让叶开被沉重、滞涩的虚无感所笼罩?“人们不再与自然发生亲昵关系,而是侵占自然、破坏自然、远离自然,而成了自我抛弃、自我放逐的浪荡子。”深知这一点的叶开,借助回返故乡、经由寻找大自然在心中开了一扇天窗。这部素面且素心的散文集,让人读后有陷入沉思的魔力。
“乡村孩子没那么多讲究,野地里来,野地里去,吃饱喝足就像野狗一样到处乱逛。”野地是纯天然的,有种种美好,也伴随种种险情,故而精彩、刺激。当乡村孩子变成城里人之后,只要愿意不也可以经常置身于野地里吗?钢筋水泥丛林里,人与人之间身体空间逼仄、心灵空间荒寒,可供现代人反刍的精神空间少之又少。之所以如此,原因便在于我们太过讲究,讲究生活中关乎物质层面的规格和水平,不在意精神的健康与心灵的舒适。岂不知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自然的深情眷顾。叶开的《野地里来,野地里长》绝不仅是关乎故乡的回望,它还是提醒现代人关注精神走向的启示录。野地里吹来的风不仅来自年少时的乡村记忆,还应来自于人们主动寻觅的美好天地里。惬意的野风吹呀吹,它吹拂过的地方草儿生长,花儿盛开,芽儿嫩绿,鸟儿争鸣……
作者:张家鸿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