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Glass House:Philip Johnson,Architect of the Modern Century
Mark Lamster
Little Brown US
(2018年12月版)
2005年,菲利普·约翰逊以98岁高龄辞世时,他仍是美国文化图景中最受瞩目和最为人所知的名字之一。他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首位获奖者,也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资助策展人。他设计的建筑几乎遍布美国的所有城市,而在建筑行业之外,他也因自己的观点和行为饱受争议。在建筑评论家、传记作家马克·兰姆斯特的新作《玻璃屋里的人:菲利普·约翰逊,新时代的建筑师》里,菲利普·约翰逊终于得以首次以较为完整且真实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约翰逊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以建筑师的身份开始的,1932年,他首先以策展人的身份踏入了这个行业,策划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次现代建筑展。马克·兰姆斯特就此一步步叙述了约翰逊的人生轨迹:政客、花花公子、室内设计师、记者、士兵,之后才是建筑师。但正是由于他此前对这个行业的深入观察,和他在建筑领域的既有地位,才让他在转型建筑师后迅速获得了成功。他把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引入美国,洛克菲勒和特朗普都曾是他的客户。约翰逊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设计建造的玻璃屋住宅和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设计的摩天大楼无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后者是他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个人风格变化的标志性设计。尽管约翰逊在1989年宣布退休,但他仍然关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指导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建筑爱好者们无疑会从他的经历里读到美国现代建筑设计行业的变迁。
在这一连串令人目眩的成绩以外,约翰逊也因其言论和作风遭人诟病,在财富、特权和野心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但该书作者兰姆斯特并不满足于对约翰逊家庭背景和个人生平的讲述,他试图揭露隐藏在这个人物背后的美国文化和权力的演变,约翰逊的职业生涯映射了战后的美国生活,见证了财富和权力迅速集聚到少数特权阶层手中的过程,也见证了这个立足于钢筋水泥和玻璃之上的国家在21世纪的发展轨迹。
作者:四月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