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年谱》与《今世说》
■顾农
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
清代学者吴荣光(1773~1843)的《历代名人年谱》,是出现得较早的综合年谱,读者可通过此书了解所收名人的生平大事和有关背景。鲁迅在1930年为老朋友许寿裳(1883~1948)之子许世瑛(1910~1972)开列的书单中列入此书,并指出,读此书“可知名人一生中的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这是告诉许世瑛怎样快速地查到历代名人活动的历史背景。
鲁迅后来又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事,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且介亭杂文·序言》)时至今日,年谱越出越多,编得越来越好,再加上又出版了很多编年体的文学史和中外历史年表,所以古老的吴氏《历代名人年谱》已被淘汰,三省堂版《年表》也过时了,但鲁迅关心文学之社会背景的指示仍然是必须注意的。
吴荣光是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南巡抚,也是著名的藏书家和学者,所著《历代名人年谱》在其身后有咸丰二年(1852)万忍堂刊本,一部十册;今有上海书店1989年排印本。
鲁迅藏有此书的原刊本。《鲁迅日记》1926年10月14日载:“晨收(宋)紫佩所寄《历代名人年谱》一部十本,二元五角。”此时鲁迅在厦门大学国学院教书,需参考此书。后来他又推荐给老友之子,作为学习古代文史的参考之用。吴荣光编撰的《筠清馆法帖》,鲁迅亦曾购藏其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详见《鲁迅日记》1932年8月11日及年末书账)。
王晫《今世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在讲过《世说新语》之后,继续就其影响写道:
……《世说》一流,仿者尤众。刘孝标有《续世说》十卷,见《唐志》,然据《隋志》,则殆即所注临川书。唐有王方庆《续世说新书》(见《新唐志》杂家,今佚),宋有王谠《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有何良俊《何氏语林》,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焦竑《类林》及《玉堂丛话》,张墉《廿一史识余》,郑仲夔《清言》等;然纂旧闻别无颖异,述时事则伤于矫揉,而世人犹复为之不已,至于清,又有梁雄枢作《玉剑尊闻》,吴肃公作《明语林》,章抚功作《汉世说》,李清作《女世说》,颜从乔作《僧世说》,王晫作《今世说》,汪琬作《说铃》而惠栋为之补注,今亦尚有易宗夔作《新世说》也。
在这一批模仿后续之作中,清初人王晫(字丹麓,1636~?)《今世说》是比较优秀的一种,该书严允肇的序言说:“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鲁迅曾为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此书,并指导他注意其中所记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按此书虽强调只记“自清兴以来”的人物言行,但正如该书例言之一所说,“间有文章事业显于胜国(指明朝)而卒于本朝者,要不可不谓之今人也,亦为采入。”此书涉及明清之际的大小名士约四百人。
《今世说》的门类一依《世说新语》,但减少了六门(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只有三十门。这无非是不愿意得罪任何当代名人的意思。王晫行文简隽,可读性很不错,试略举两条来看:
王阮亭于役淮阴,泊舟秦邮湖,风雪凝冱,凄然动心,秉烛作《岁暮怀人》诗六十首。夜漏未半,属草都就。词旨清丽,间出奇峭语。茶村杜处士语人曰:“使君才藻如许,当是天人。”(《文学》)
杨香山客扬州,有鬻鹤者,倾橐为易二双载归。嘲笑并至,杨曰:“予门可罗雀,对之如得良友;老乏丁男,抚之如倚玉树。寂处无丝竹之娱,屡空有交谪之感,戛然一鸣,悦心盈耳,忧郁可捐。”因赋诗十章,为友诵之。(《惑溺》)
《今世说》初刻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咸丰二年(1852)被收入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遂流布甚广。此书今有陈大康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与《竹叶亭杂记》合订为一册,列为《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之一),取读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