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靖先生像
卢靖刻《天演论》
■毛本栋
卢靖(1856—1948年),字勉之,号木斋,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区)仙桃镇人,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刻书家。他一生与书结缘,读书、刻书、藏书、著书贯穿于其九十二年人生。
自幼好读的卢靖,曾饱尝觅书读书之苦。成年后,他从事刻书,刊刻的第一部图书是严复译的《天演论》,为我国最早版本。其后所刻《慎始基斋丛书》十一种、《湖北先正遗书》七百二十卷、《沔阳丛书》百数十卷,合称卢刻三大丛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发展功莫大焉。
卢靖生于贫寒书香家庭,九岁从父读。自其高、曾、祖父起,世代相继都是教书先生,家境清贫。当年父亲外出就馆,总要带上他,让他边附读边兼管烧饭。年仅九岁的卢靖,个子小,够不着灶台,只得站在小板凳上炒菜烧饭。忙碌之后,他便与馆中学生一起读书。终日紧张艰辛的生活,使卢靖从小便知读书之不易,从而学习更加刻苦努力。
那年,他为赴考来到汉阳。在街头书肆中,看到一部《经世文编》,爱不释手。这是一部翻刻的廉价本,纸劣版烂,书贾却索价三千文。当时,卢靖行箧中的钱刚够此数,买了书就无法再去应试,只得暂且忍痛放弃这部心爱之书。可是,他从心里又对此书实在割舍不下,便一边与书贾讨价还价,一边乘机翻书阅读。岂料,越看此书,越觉不能割舍,卢靖只得千方百计四处告贷,凑出钱来购回此书。
这部书,让卢靖的思想眼界大开,从而激发了他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与信念。可以说,这是一部使卢靖获益终生的书,他也对之珍爱备至。他尽管不吝巨资捐款兴建图书馆,并捐出家中大量精刻善本图书,仍未舍得将这部当初得之不易的劣质版《经世文编》捐出,始终留置案头,时供摩挲。
身处穷乡僻壤,觅书不易,可以请教的通晓算术学问之人更难觅。与卢靖志同道合者,惟同乡傅寅山,两人遂共同钻研探讨算术。当其他学子摇头晃脑地大背八股文之际,卢靖和傅寅山却整日专心致志于解题演算。但两人这种对科学知识的强烈爱好,却被乡人视作不务正业,常受讥讽讪笑。日后卢靖回忆当年苦学情境时说:“知天文、舆地、水利、河防、治赋、整军诸大端,皆以算术为管钥,遂摒弃一切,专究心畴人家言,既乏师承,又无力购置群书,徒抱三五残编,苦思冥索而已。举世方以帖括为梯进之媒,靖独治此艰深隐奥不急之学,年二十七八,尚未能青一衿,乡人咸匿笑之,目为狂生。”
觅书难与读书难,在年轻的卢靖心灵中留下了难以言尽和无可磨灭的苦楚,他暗暗立下宏愿:要让想读书又买不起书的穷读书人,都能得到书读。实现这一宏愿的途径之一便是刻书。
卢靖刊刻的第一部图书是《天演论》。他在天津武备学堂任职时,与总教习严复结识,成为好友。他喜欢读严复的译稿,对《天演论》尤为推崇备至,便将书借回家中手抄一份,邮寄湖北,让弟弟卢弼以《慎始基斋丛书》名义付刻,然后寄回天津,交严复再校,并写例言。
1898年,中译本《天演论》在湖北正式刻印成书。这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西方学术著作,先后有三十余种不同刻本,而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刻本是第一种正式刻本,其余刻本多据此翻印。
清道咸年间,全国刻印丛书蔚然成风,尤其是各地乡贤刻印本地丛书更是盛极一时,如《云南丛书》《金华丛书》《吴兴丛书》等。各《丛书》多为百余种、数百册以上。光绪十七年(1891年),湖北赵尚辅刻印《湖北丛书》,共三十一种。该丛书面世即被久居天津的卢靖得到。身为湖北沔阳人的卢靖认为,《湖北丛书》有诸多不足,无论其品种、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如外省《丛书》。于是,他决定每年投入三万元经费,重新刊刻《湖北先正遗书》,使湖北文化发扬光大。卢靖的计划,是将《湖北先正遗书》分为三辑刻印:第一辑为《四库全书》著录的九十一种,第二辑为《四库全书》中存目的二百零一种,第三辑为《四库全书》以外有关湖北乡贤的著述若干种。
为精编《湖北先正遗书》,使之更具收藏价值,卢靖规定了编辑原则:凡赵尚辅所刻《湖北丛书》中已收者,《湖北先正遗书》一律不再重复。第一辑各书均选善本,如无则向文津阁求借,或求助于张元济、傅增湘、刘承干等著名藏书家所藏的善本。为保留真迹,卢靖将《湖北先正遗书》全部影印,真可谓用心良苦。
《湖北先正遗书》于1918年开始策划,1923年秋第一辑印出,共七十五种七百二十卷,历时五年之久。后因种种原因,第二辑、第三辑未能完成。
1931年,卢靖刊刻《沔阳丛书》。该丛书共收《沔阳州志》《李子铭先生遗集》《陆文节公奏议》《遽经堂诗文存》《补希堂文集》《听春草堂诗选》等湖北沔阳乡人著述十二种九十卷。
卢靖还辑刊了《古辞今学》《精刊皮鼓词》《校刊击筑余音》等。此外,代他人刊刻的著述也为数不少。
作为封建时代的举人官员,卢靖或已被人们淡忘,但作为在书香园地孜孜劳作的读书人与刻书人,随着时光流逝,人们仍会常常忆念起他。卢靖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