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自传》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
周全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林颐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年—2012年)的人生几乎纵贯了整个百年,关于二十世纪的书写其实他已通过《极端的年代》完成,然而自传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他的说法,“一位知识分子的自传必须涉及他自己的理念、态度与作为,而非只是一份自我宣传的东西”。如果说《极端的年代》所依据的是从单一个人经验来阐释世界的历史,那么,自传则意在阐明世界的历史如何形塑个人的经验。换一种讲法,我们将可以仔细观察霍布斯鲍姆的理念、态度与作为之形成。
这位历史学家虽然思想渊博且具有敏锐的直觉,不过作为“左派”他实际上相当温和。霍布斯鲍姆十四岁于柏林接触共产主义,1936年进入剑桥就读之后正式入党,他一直是一个活跃的党员,在1952年麦卡锡白色恐怖气焰正盛之时,更与希尔等人一起创办著名的新“左派”史学期刊《过去与现在》。二十世纪是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时代,各类社会运动、政治运动摧枯拉朽。霍布斯鲍姆于激流险滩中秉持清醒的认知,他认为,“二十世纪最巨大的恶魔之一,就是政治狂热。”他反对一切野蛮的做法,如《新左派评论》著名编辑安德森所言:“霍布斯鲍姆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知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
尽管如此,倒无须怀疑霍布斯鲍姆的革命立场是否坚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剑桥是最“左倾”也最激进的,而他正好躬逢其盛。英国电视剧《剑桥风云》取材自1934年苏联海外谍报机构在剑桥大学秘密招募青年学生的故事,霍布斯鲍姆身边当时就有不少这类人,大多是出自学生共产党支部里面的激进分子,近距离的历史记叙比艺术化的影视创作更多了一份真实。剑桥的政治氛围是霍布斯鲍姆思想的发端,他在此确立了他的研究重点是十九世纪的劳工运动并延伸至十七、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社会现象。他对青年学生的爆发式激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在《原始的叛乱》和《非凡小人物》等作品中都有论述,他认为学生运动不具有重要性,但它往往是动员工人时最有效的引爆器。重大的社会革命取决于群众运动的性质,深远的社会及文化因素不可或缺,因此比起亲身参与革命,霍布斯鲍姆更有兴趣于理论研究。
那些年无论剑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让霍布斯鲍姆和他的同学们意识到正生活于危机四伏的年代。学生激进化的现象旨在对抗法西斯专制政权的崛起,以及其崛起必将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则集中于反对高压政治和贪腐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确实发生了太多事情,大萧条、希特勒上台、二次大战、朝鲜战争、美苏冷战、越南战争……他看到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狂躁不安的世界,他和妻子玛琳一起去参加反战游行,此外,他所能做的就是写出更多的政治评论、历史学和社会学理论文章。那段时间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史学家约翰·阿诺德说过:“今天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阿诺德的意思并不是说史学家都很“左倾”,而是指马克思的最大洞见就是,“社会和经济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他们自己、他们的生活及其周围世界进行思考进而采取行动的方式”。或许这也是霍布斯鲍姆一生始终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和经济活动研究的原因。
霍布斯鲍姆的性格里有一种温厚的、不分阶级种族、和意识形态无关的博爱,如果追根溯源,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应去往他童年岁月寻找缘由。这也是自传的好处。除了作家自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生活、特别是早期的家庭生活是如何打下他的人生底色的。我不合常规地从中间部分开始讨论霍布斯鲍姆,此时应该返回时间轴的起始,去看望小时候的霍布斯鲍姆。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创极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我们可以想见,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之下,这样一份履历的主人公将会遭遇的命运。同时也明了共产主义的种子为何会在他心里萌芽——那时候的柏林,共产主义是抵御法西斯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我还要谈谈家人对他的影响。他的父亲为家人奔波操劳,岁末年尾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家门口;他的母亲是他最早的老师,她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她还是作家、书评人,给予他最早的书香熏染,可惜很快也死于肺病;幸而他还有一群伸出援手的亲友,他在不同的家庭轮住,没有寄人篱下的忧伤和自卑,这一个开朗向上的少年后来能变成一个强有力的关心周围世界的人,要感谢这些普通人真挚的友爱。
他的人生注定不可能是坦途。他在二战期间参军原本是为了报效国家,可是自始至终都被安排就任无关紧要的闲职,他是一个不被政府信任、时时受到监控,可能有通敌嫌疑的“危险分子”,而且他的笔杆子还很有影响力,于是只好被列为“小心对待”人士。霍布斯鲍姆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背景让他的教职生涯进展艰辛,一直要等到七十年代,已经五十好几的时候,他才正式获得大学教席和得到惯常的官方学术认证——各种院士身份、荣誉学位等等。回首前尘往事,霍布斯鲍姆将之视为难得的运气,他认为,事业上最糟糕的状况就是过早登上巅峰。他说:“正因为我起步得比较晚,而且被阻挠了这么多年,才得以在别人只能期待自己不会江河日下的年龄,继续向前瞻望许多更美好的事物。”的确是塞翁失马的道理,因为他坚持不懈、意志坚定,他的背景反而让他与国际社会间有着更广泛的接触经验及更多的研究机会,从而建立了他在国际上的声誉。
此书副标题名为“趣味横生的二十世纪”。这本书可以定义为一部二十世纪的思想传记。就体裁而言,与其说此书记载了个人的生活经历,毋宁说是把个人放回大背景之中的时代传记。霍布斯鲍姆隐退到了历史的深处,他实际上是把自身作为一个节点串联起二十世纪的发展脉络,这是一种自我清理,也是一种历史清理。此书第二、第三部分收纳的霍布斯鲍姆的文章,谈论他的历史观,谈论他对法国、美国、第三世界等的看法,似乎脱离了自传的范畴,但并非多余,这些都是霍布斯鲍姆思想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他对社会事务的看法。当然,我们最好看看他的其他代表作,比如“年代四部曲”,以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惠及大众。霍布斯鲍姆站在历史高峰凝望所来之径,历史也因霍布斯鲍姆而留下了深重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