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华尔街:一位华人交易员亲历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
渔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如果我能够把我的姥姥或者我的奶奶打包成一个十八岁的漂亮大姑娘,我也可以把她卖了。”正如华尔街的这句“名言”所隐喻的,华尔街从来就不缺乏“创新”的策略和手段,即便是垃圾债券,经过包装打包,也能像十八岁的大姑娘一样成为竞逐的对象。“都是赌,赌注不同而已。”华尔街投行一线华人交易员渔阳在其新著 《乱世华尔街》开篇指出:“我的华尔街之路,是从赌场开始。”
华尔街操纵着全世界八成的资金。一如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保罗·B·法瑞尔所言,“华尔街就是一个大赌场,既没有道德良知,也没有公众价值。”这里的人,都是“金融赌徒”。他们全天无休地操纵着赌台,从人们的回报中拿走三分之一的抽头。在这里,员工的年平均收入超过三十万美元,是美国人平均收入的七倍。渔阳在《乱世华尔街》中,以写实的笔法记述着在华尔街的见闻、金融海啸的经历,并以独特的视角分析解读了投行业务和华尔街金融市场的本质。其中,更详细描述了其交易生涯中最难忘的几次“逃命”经历。
华尔街是一个被“隐名”了的拉斯维加斯,这场游戏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曾在他的神经经济学与脑科学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中作过一个比喻:“历时五十年的研究调查”证实,基金经理们的选股技巧“更像是掷骰子而非打扑克牌”,他们“并不比盲目的瞎猜更准确”。
华尔街“需要那些非理性、信息不足到可怜的程度……的投资者”。渔阳在《乱世华尔街》一书中认为,主导市场的是“贪婪”:投资者都在挖空心思争取高一点的回报。华尔街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各种衍生产品大行其道,很多都是包装好的杠杆投资工具。剥开华丽的包装所剩下的是什么?你懂的。所以“乱世,总有一天会来到”。
后金融海啸时代迎来的是复兴的康庄大道,还是更深重的危机前的短暂的宁静,身为华尔街一线交易员,渔阳从市场交易冷暖的角度,精准地解读了华尔街乃至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堪称“一部关于投资银行的漫画版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