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有心爱国无限——汪道涵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万学远
今年是汪道涵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本书收录六十一篇文章,由汪道涵同志不同时期的老同事、老部下及亲属撰写,深度还原浦东开发、申办世博会、“汪辜会谈”等重大历史事件现场,展现了汪道涵同志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以及襟怀坦荡的高尚人格。本文作者万学远系浙江省原省长,人事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在汪道涵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了八年多。
积极推动浦东开发
浦东开发缘于汪道涵同志的慧眼,是他首先把开发浦东这个项目纳入上海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批专家学者围绕提升上海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出了开发浦东的设想。当时也有同志提出浦东地区已经有不少建筑,开发浦东拆迁量大、开发成本高,不如向南发展。但汪道涵同志担任市长后,借鉴国外大城市发展的经验,坚持要开发浦东。他曾经对我说:“城以港兴,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发展一定要依托港口。上海的港口在东面,要发展上海,开发浦东势在必行。”他还说:“世界著名大城市都是跨江发展的。上海也是这样,最早发展起来的是苏州河以南,后来跨过苏州河,苏州河北面迅速发展。当今再要发展,必须跨过黄浦江,向东发展。”
从汪道涵同志力挺开发浦东,到得到中央正式认可,前后经历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汪道涵同志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委托,担任开发浦东联合咨询研究小组总顾问,与国际著名桥梁专家、华裔科学家林同炎教授等一批海外有识之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开发浦东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意见。在他的有力推动下,浦东开发从战略定位、目标设想到规划布局、开发体制、政策开放度及立法研究等,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方案,为中央“一锤定音”对外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做了大量决策咨询研究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可以说,浦东的开发和今天的发展与汪道涵同志的远见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对于这五年来争取浦东开发的历程,他从不表白自己。有一次他对我说,邓小平同志讲浦东开发耽搁几年,是他的责任,其实不能这样说。他说:“对于浦东开发,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开始时,有东进与南下之争,有的领导拿不定主意;后来,有的领导认为上海不同于深圳,上海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如果浦东开发有闪失,牵一发动全身,国家承受不了,才决定浦东开发先放一放。最后还是邓小平同志拍板,果断决策。”
“治国之道,在于得人”
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是汪道涵同志一贯的思想。在他担任市长期间,市长办公会上多次讨论人才问题。他一再强调,对外开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准备。
有一次,他主持市长办公会,专题讨论高校建设和人才问题。针对当时高等院校师资紧缺、教学设施紧张、教工住房困难等问题,他决定每年特批五百个进沪户口,四年内引进两千名高水平教师;委托重点院校每年定向培养一百名研究生;通过友好城市,每年派五十人到国外高校进修;委托吴家玮、杨振宁联系国外著名大学接受上海派出教师去做访问学者;要求大学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到大学任教或兼课。他提了一批人的名单,要求通过这些人去物色一批高水平的外籍教师。他还要求增加高校基建投资,建设教师住宅、专家楼和学生公寓;为高等院校实验室配备一流标准的实验设备。在当时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他对上海交通大学十分关心,决定在闵行建设交大新校区,并亲自确定交大建设规划,启动了交大闵行新校区的建设。
面对外资投资兴建高档宾馆,汪道涵同志想得比别人更深远。他认为,面对改革开放形势,最重要的工作是人才准备。他交代我一项工作,要我与交大翁史烈、香港中文大学潘光炯、锦江集团总经理任百尊商量,依托交大和香港,为上海培养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所以,从1985年以后,每年从锦江集团挑选一百四十名左右、有实践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先在交大培训四个月,强化外语,同时由交大老师和国外及香港的酒店业高级管理人员系统讲授酒店管理知识,然后由香港酒店业管理协会安排,到香港十大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两个月。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办了六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上海培养了一批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上海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005年12月15日,在汪道涵同志去世前九天,我和爱人去瑞金医院看望他。那天,他精神很好,和我们谈了近一个小时。我对他讲了我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对人才培养方面做的一些工作:把一百零五所重点大学的校领导分批送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著名大学培训交流,研究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借鉴各国的经验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这几年,还从国家机关选拔司处级公务员,分别送到美国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公共行政管理。汪道涵同志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还不时插话。
我特别介绍了在哈佛大学培训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情况。因为这件事是汪道涵同志要我办的。1997年,我由浙江省调到国家外国专家局工作。就在这一年,香港新世界集团郑家纯先生和纪文凤女士希望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请教汪道涵同志。汪道涵同志建议他们培训中、高级政府官员,并提议到北京找我商量。他认为,这对于开拓干部的世界眼光,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很有帮助。经过共同努力,新世界集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哈佛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由新世界集团出资,我们每年选拔十五名厅局级和省部级干部到哈佛大学研修。这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一批领导同志都到哈佛大学学习研修过。汪道涵同志语重心长地鼓励我说:“学远啊,你这工作很有意义。治国之道,在于得人。”
诲人不倦的长者
汪道涵同志是我们尊敬的长辈和领导,也是我慈祥的恩师。我在市政府工作时,他一直是手把手地教我。对于我怎么当好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他说过的四句话,令我至今难忘,成为指导我在各个岗位上处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一句话是:“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意思是说:你在我身边,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要大胆对我讲,不要别人讲什么,你也讲什么;那些老生常谈的话,你也不要对我讲,我希望你讲些不同的意见。如果你都不敢讲,那谁还敢讲呢?
第二句话是:“一百个谨慎挡不住两个疏忽。”他讲,上海这么大的一个城市,你作为市政府办公厅主任,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一定要谨慎细致,丝毫不能粗心大意。你一百件事情谨慎小心了,但是如果你有一两件事情疏忽大意的话,还是要出问题,甚至要出大的问题。
第三句话是:“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的工作,要做在会前会后、事前事后,会上一般不要说话,事情进行的过程中一般不要出头露面。”这段话很有道理。因为我作为办公厅主任,每次会议之前的文件是我牵头准备、协调的,我想讲的话,在文件上都表述进去了,所以在会上就没有必要再多说。要尽量让别人去讨论,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会议之后,大家在会上讨论的情况及结论需要形成纪要,而纪要的起草,包括纪要的督促贯彻,落实纪要中各部委办的分工,又都是办公厅应该考虑的。这就是会前和会后的工作,会上一般不说话,在公共场合一般也不出头露面。
第四句话是:“你要有说话得体的本事。”他对我说,你在领导身边,切忌说话口气大,要符合你的身份,有说话得体的本事。说话不得体,同级和下级都会对你有意见,给工作带来阻力。
汪道涵同志的这些教诲言简意赅,很有哲理,能让人很好地记住,令我终身受益。后来我离开上海,到浙江和北京工作期间,他还一直关心着我。1994年我从上海市调往浙江省工作才几个月,正逢换届,在省人代会上被选为省长。他在电话里鼓励我:“干吧!第一,大胆工作。第二,谦虚谨慎。你在上海市政府工作过八年多,我们几位怎么当市长的,你都看到了。你就大胆地干,只要谦虚谨慎,你会干好的。第三,注意角色转换。你在上海做秘书长,就是部队参谋长的角色;当省长,是司令员的角色,要注意稳妥地把角色转换好。”他还叮嘱我要注意调查研究,要抓好发展规划,等等。
欲祭疑君在,天涯共思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