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著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威廉·曼彻斯特
■刘英团
威廉·曼彻斯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给包括丘吉尔、麦克阿瑟、肯尼迪和洛克菲勒家族等在内的多位伟人写过传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为丘吉尔作的鸿篇巨传《最后的雄狮》。《光荣与梦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初版即“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功”。纽约《时代周刊》记者阿伯特·凯茜感叹道:“读曼彻斯特的作品,你完全可能进入角色,同得胜的‘补偿金大军’、精神振奋的罗斯福、高举旗帜的艾森豪威尔、紧张的被解职的麦克阿瑟产生共鸣;你也许会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会反对冷战,总之,读本书时,你在参与。”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三十九年的美国来说,1932-1972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铭记。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光荣与梦想》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四十年的丰富历史。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这四十年的社会发展历程——美国经历了萧条、战争、繁荣并再次陷入内耗。从历次总统竞选,到各项决议中的两党纷争、各州纷争、族裔纷争,以及政府和民众的冲突,作者娓娓道来。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到处可见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
从建国开始,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就认为外部世界是危险的,特别是欧洲主导的国际体系遵循的是君主国的逻辑,充满欺诈、阴谋、强权政治和战争,作为共和国的美国并不适合在这一体系里生存。所以,美国要做的就是待在西半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论欧洲或世界发生什么都与美国无关。一如诗人奥利弗·奥尔斯特洛姆在长诗《战争——“在那边”》中所言:“‘那边’,一个充满血污的地方,言语混乱而乖张,为什么向这帮异类施以援手,我们永远无法改变他们的梦想……不,不,一个声音在美国的天空中飘荡,我们决不做同盟国的工具,再一次在外国人的队伍里接受检阅,就像一队傻瓜里的笨蛋一样……欧洲可以踏着血迹炫耀杀戮趾高气扬,并筹划各种阴谋、圈套和罗网,但是我们将待在家里,在大洋的这一面,把我们自己的事照管得妥妥当当。”“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则一直是坚决让欧洲远离美洲,让美洲远离欧洲。”
但是,这一“祥和”却被日本偷袭珍珠港所打破,“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极端的过去的几天中,我们学到了一个可怕的教训:……在一个由强盗原则统治的世界里,任何国家或任何个人都不会获得安全,面对在暗中鬼鬼祟祟和实施偷袭的强大侵略者,没有任何防御是坚不可摧的。我们已经明白,我们这个由大洋环绕的半球并不能免遭剧烈地进攻,我们不能根据地图上的英里数来测量我们安全的程度。”罗斯福在1942年1月15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指出:“粉碎军阀强加在被奴役人民头上的军国主义,解放被征服的国家,在全世界各地确立和保障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们不达到这些目标是绝不罢休的。我们也不会满足于争取到这些目标后就收工不干……这一回,我们下定决心,不仅要打赢这场战争,还要维持战后的和平和安全。”
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从1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间,美国处在新的繁荣之下。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美国的国际声望达到顶峰,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们的目光投向全球,走上全球干涉的道路。“帝国过度扩张”的恶果逐渐显现——美国成为世界帝国的代价就是陷入各种阴谋之中。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任期,是越南战争和国内人民运动高涨及社会动乱激化的年代。而尼克松总统就是栽倒在“水门事件”这一阴沟里。“水门事件”使美国人民对总统职务的厌恶和对美国政治的失望达到顶峰,给美国社会留下了一道深刻的伤疤。尼克松在1978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里曾用很大篇幅试图讲清“水门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并不成功。
“我们必须牢记,美国今天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并不是因为政府为人民所做的事,而是因为人民为他们自己以及人民相互之间所做的事。”尼克松在他的遗著《超越和平》中谈到了政府和政治家的渺小。
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所涉及的关于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政策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至今仍然带领着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自有它特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蕴。但是,光荣总是盛开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而梦想也会温暖那些义无反顾的破冰旅程。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