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食话》王稼句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4年10月版
■王淼
王稼句的文字深受古吴文化的浸染,既散淡自然,耐人寻味,又简约随性,饶富风姿。尤其在整理苏州的古籍文献与打捞苏州的往事沉屑方面,他的阅读视野堪称广博而庞杂,他熟稔苏州的文化典籍与乡土风物,写作这类文字亦颇富古代文人笔记所惯有的“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之风韵——《姑苏食话》一书,可谓其有关苏州风土人情的集大成之作。
“苏湖熟,天下足”——苏州,乃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也是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王稼句生活于苏州,首先即对苏州多了一份了解与挚爱之心,他了解苏州的文化源流,也挚爱苏州的人文风情,诚如范小青所说的:稼句先生之于苏州,“如同自己家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每天看每天想,早就爱之入骨、熟知于灵魂了”。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王稼句笔下的《姑苏食话》,其中内容完全可以用“体贴”和“知味”二词予以概括——体贴,是指王稼句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故而下笔为文,才能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知味,是指他深谙家乡风物与美食的妙处所在,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故而下笔为文,才能够琳琅满目、细腻入微。如果说“体贴”需要的是博杂的兴味与视野,那么“知味”需要的则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王稼句二者兼备,才将苏州的美食写得格外动人,若从文化形态的角度来看,其话题甚至远远超出了美食的范围。
王稼句之所以在《姑苏食话》中只写过去,不写现在,他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的这本书,本来不是介绍烹调经验或品尝体味,只是想提供一点历史故实,提供一点昔年烟景里的细节,让读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苏州过去的饮食生活。”既然主要是介绍苏州过去的饮食生活,其中“烟景”一词,尤觉用得贴切。在高歌猛进的工业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落后与守旧的代名词,传统饮食也变得不合时宜,时至今日,苏州多元纷呈的传统美食,与其他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美好事物一样,大抵只能在记忆中咀嚼与回想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