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演的第十八届群星奖获奖作品群舞《击壤歌》。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昨晚在上海揭晓,包括三部上海作品在内的20部作品夺得今年的群星大奖。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出席晚会并颁奖。
记者注意到,得奖作品无论属于哪个门类,其创作灵感与素材无一例外来源于火热的生活和真实历史,充分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展现了新时代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陕西选送的群舞《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为例,该作品讲述的是一群奋战在毛乌素沙漠的女护林工的故事,她们在风沙中顶风而上,像抚育新生婴儿一样守护着亲手栽下的小树苗。为了展现出护林战士长年累月的付出,演员们将舞蹈排练安排在沙漠腹地,每天跟着护林工去种树,背着树苗在沙漠中奔跑。在一次次真实生活的体验中,演员们磨破了300多双舞蹈鞋,磨光了100多件树苗道具,终于将护林工坚韧不拔的精神搬上了群星奖的舞台。
获奖作品艺术语汇也大多来源于民间。比如,湖北的少儿群舞《击壤歌》以古时鼓盆而歌、瓴缶之乐、击壤而舞为灵感进行创作,采用荆州地方童谣旋律,通过孩子们童趣十足的演绎,让人仿佛置身于江汉平原的田间地头;山西鼓乐《保卫娘子关》所使用的武迓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承上千年;上海选送的《捍卫者》以苏州评话为表现形式,讲述了保卫四行仓库的故事……
评奖期间,演职团队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惠民演出中,足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以实际行动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文工作宗旨。据统计,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群星奖推出了24场惠民演出,同时开展“美育导师走基层”活动,邀请文艺领域的8名国家级专家到上海基层社区举办10场讲座,惠及市民2.4万余人。
剧场再大,席位再多,也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为此,本届群星奖创新传播方式,打造云上群星奖,对七场决赛、12场基层惠民演出和一场颁奖晚会进行网络直播,让全国各地的观众足不出户共享群星盛事。截至5月30日,“云上群星奖”专题总访问量达4264.8万人次,其中网络直播访问量1913.1万人次,超额完成十二艺节“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
作者:本报记者李婷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