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发源地
夏日傍晚,杨浦滨江岸线晚风拂过、游人如织,嵌在纳凉消暑人群中的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正抓紧建设,将成为立体多元展示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的窗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地,也成为践行这一重要理念的排头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千方百计为推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现代化建设注入正能量、增添暖色调、激发精气神。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
为更好服务人民城市建设,上海把精神文明创建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供给服务人民,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针对城市建设运行的复杂巨系统,一方面把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各单位、各行业文明创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解决痛点、回应关切;另一方面,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来凝聚人心汇聚民智,更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把各方面积极性更好调动起来投身现代化建设,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用心用情,坚持虚功实做,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城市建设运行的具体业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铢积寸累的幸福感放大关乎文明的获得感
坚持利民惠民,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痛点难点堵点,相关部门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文明创建有形、有感、有效的载体和抓手。
比如暑运期间,虹桥枢纽夜间服务如何保障?今年“夏令热线”收到的市民意见建议“金点子”,眼下已转化为实际举措。交通部门研究形成了虹桥枢纽“暑运”应对大客流保障措施,320路等公交夜线加密运营班次、加强运力调度,轨道交通10号线、17号线加开定点班车,多级联动加强出租汽车响应调度和公交备勤,集中输运虹桥枢纽夜间出行客流。
上海拥有近2万公里的道路、公路设施,骨干路网日均车流超过338万辆次。设施体量庞大、路网饱和度高,人们在一条马路上的具象通行感受,就反映了城市文明的一种刻度。以“大流量、大交织、大物流”的嘉浏高速为例,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做到改扩建施工期间“交通不断流”。
结合城市建设,各单位各行业的文明创建从“神经末梢”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民心账。比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与文明创建工作对接,每年实施各类旧住房更新改造1000余万平方米,受益家庭超15万户;城中村改造提速扩容,累计受益村民5万余户。多层住宅加梯、无障碍环境提升、停车资源优化……铢积寸累的幸福感放大了关乎文明的获得感。
“一江一河”沿岸滨水空间被视作城市的“大衣料子”,伴随着“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城市多了高品质休闲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期参与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工作,项目负责人介绍,“一江一河”在规划阶段就考虑结合沿岸滨水特色的社区生活圈,植入全龄友好的游憩服务设施,也将人文、体育等精神文明元素纳入考量。比如打造外滩滨江、北外滩、苏州河梦清园等高质量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加快建设黄浦江滨江、苏州河和外环等绿道1306公里,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服务和品质。
将“精气神”融入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以上海众多百年行业、百年企业为例,结合日常工作通过创新引领,将这样一股“精气神”融入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推动行业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徐汇滨江有块狭长绿地,曾是龙华机场跑道,如今这片渗透着城市发展轨迹的土地上,工业遗存被保留的同时,以公园绿地的新样貌融入人们日常,获得新生:2021世界建筑节(WAF)上,徐汇跑道公园获城市景观类优胜奖。
杨树浦水厂曾诞生第一批上海自来水产业工人。随城市发展迭代,水厂也日新月异,眼下,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正全面施工。改造完成后,每天可为杨浦区、虹口区等5个区的市民提供120万立方米的饮用水。
上海公交发展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从大站车、巨龙车到现在的新能源车,流动的公交车厢也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上海首条具有专用道、专用站台、专用信号灯的快速公交线路——中运量71路,在沿途宣讲上海故事、红色血脉的基础上,相继推出车厢文明“静音”公约,创设礼让“三步法”、文明“四字工作法”,成为城市文明创建的一道景观。
71岁的上海图书馆有了新动作,去年上图东馆开门迎客。读者可在“藏借阅一体”的大空间中体验高品质智慧服务。“上图东馆正是根据读者的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调试设备,于细微处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服务品质。”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过得硬”窗口服务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文明创建,就要把群众参与平台搭建好、机制优化好、措施供给好、经验总结好,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过得硬、叫得响”的窗口服务就是一面镜子。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临近,上海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窗口服务保障、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和社会宣传等工作,将其有机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持续推进中,吸引国际展商近悦远来。
国网上海电力以服务保障第六届进博会为载体,持续提升窗口优质服务水平:打造“全景智慧供电保障系统5.0”,创新推出电力抢修“快递小哥”工单式处置模式,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在客户侧建立数字孪生保障系统,以科技赋能进博会场馆供电设备的巡检效率。
此外,上海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出962777燃气热线、地铁熊熊3D服务创新工作室等一批在全市范围内的优秀服务品牌。铁路上海站“心尚”服务工作室,分设于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为旅客提供暖心帮扶服务,致力于铁路客运服务技能创新实践、示范引领。
据介绍,在交通运输工具、交通枢纽(站点)、公园绿地、工地围挡、小区物业等行业公益宣传阵地,目前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新七不”规范、文明餐饮等丰富多样的文明风尚活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培育市民文明素养,把各方积极因素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