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居为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完善老旧小区住宅使用功能、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表决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八章72条,从国家支持、部门推动、基层参与、群众配合等方面给予了加梯法律上的支持,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重大利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上海,加装电梯工程一直在积极推进中。早在2011年,上海就出台了《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试点工作,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2020年,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被上海市列为民心工程,并成立了加装电梯专项办公室,为这一工作按下“加速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已累计完工的加装电梯共计5538台,今年还计划加装3000台。
让人民群众共享引领区建设成果,是浦东引领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浦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浦东,加装电梯工程被视为能提升人民居住幸福指数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浦东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打好加梯工程“组合拳”。截至2022年底,浦东加梯签约累计总数已超过2000台,今年累计开工278台。
首创居委会专户监管打造加装电梯“浦东方案”
一部小小的电梯,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2018年,川沙新镇的情谊苑加梯完成,成为新区既有多层住宅加梯的首例。之后,为了让更多有需求的市民,在电梯的“小空间”里享受上上下下的“大幸福”,浦东积极打造加装电梯“浦东模式”。
为推进加梯工作,由新区建交委牵头组建加梯工作专班,推动各街镇在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企联动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分期付款+大品牌实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维保”新模式。个性化分期付款,缓解了居民一次性付款出资难;大品牌实施建设,则让加装电梯质量和效率有较好的保障;全生命周期维保,较好地解决了电梯加装的后续维保难题。
在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浦东新区绘制了一张全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地图”,每个多层住宅小区还有一张专属二维码,小区居民扫码后,可以表达是否支持所在门洞加装电梯的意愿。除了一张地图、一张二维码外,新区还逐渐摸索出一套群众工作法、一份可行性评估模板、一套业务流程、一批专业第三方,形成了“六个一”工作法。新区加梯专班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六项工作机制”,包括宣传引导工作机制、责任包干工作机制、挂图作战工作机制、联动统筹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和分类督导工作机制。
随着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数量增加,业主筹集建设资金数量增长,这些资金由谁来管?怎么管?今年年初,区建交委党组与建行浦东分行党委就加装电梯资金监管开展党建联建签约。这意味着,浦东在全市首创居委会专户监管加梯建设资金安全模式,为加梯资金加一把“安全锁”。
根据相关协议,加梯资金监管账户开立主体为小区所在居民委员会,并为每栋加梯楼栋开立单独分账户,保障加梯资金安全,确保专款专用。首批参与试点的包括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委会、高桥镇凌桥居委、唐镇同馨苑居委、花木街道牡丹第五居委。
而在此之前,浦东还发布了《加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资金安全指导意见》,就加梯建设资金安全风险管控提出“四大举措”,包括择优选择代建单位;合理约定付款模式;由业主、代建单位共同委托第三方实施资金过渡性托管、有条件支付形式,主动采取风控措施;由街镇、居民区积极引导,提升业主资金安全风险意识,规范代建相关活动,实现全过程、多途径资金安全风险管控。
做好管理“后半篇文章”让居民用得安心、放心
对于加梯工程来说,“建”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管”的“后半篇文章”?浦东部分街镇已经开展了一些扎实且有益的探索。
在潍坊新村街道,一个名为“物业后期标准化长效接管”的模式正积极展开,并计划陆续推广。
对于加装电梯新增的建筑与特种设备,为了让居民使用起来更安心、放心,街道与浦发房管公司签约。根据协议,浦发房管公司旗下物业单位会负责电梯的24小时应急通话、安全巡逻、能耗费代收代缴、日常保洁等工作,还为加梯建筑与设备设立专用维修基金账户。目前已有近50台电梯由物业全面接管。
加装电梯工程完工后,针对经费收取标准无法核定、加梯后续管理内容不明确等“加梯之困”,金杨新村街道通过试点专业托管寻求解题途径。
街道与第三方专业电梯维保单位对小区加梯日常管理和后续维保所涉资金进行了综合评估,细分、测算出每个服务项目的费用,电梯使用业主按所选服务项目支付相关费用。同时,推行“全生命周期”运维保养模式,将重点解决电梯超质保期限后的遗留问题。该模式将联合大地保险公司共同推进运行,由大地保险公司指定维保单位或代建单位进行全托底维保,或搭建平台联系有资质的、实力强大的第三方维保单位,进行相对集中维保。
此外,街道还成立了加梯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程开展加装电梯矛盾协调,化解加装电梯工作中利益相关人之间的矛盾。
轿厢变身“移动美术馆”加装电梯被赋予更多可能
加装电梯的轿厢,是一个全新的可移动空间。空间虽小,但亦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这个公共空间是否还可以被赋予更多的可能?在陆家嘴街道,一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轿厢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可移动的美术馆,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上上下下的艺术享受”。
这个“移动美术馆”位于陆家嘴街道市新小区15号楼。市新小区建于1986年,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三分之一,加装电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有了电梯后,能不能再借此提升一下小区的艺术气质?”基于这一想法,在街道的牵线搭桥下,小区居委联系上了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美术学院联合打造的“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项目团队。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打造“陆家嘴街道市新小区‘艺术电梯’”项目。
“艺术电梯”项目利用新加装的电梯轿厢和外立面空间,融入中华艺术宫相关展览的元素进行融合。经过精心布展,电梯轿厢的面貌焕然一新。首次在轿厢展出的两件作品,来自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何谓海派”系列艺术大展首展“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的展出作品图片:虚谷的《春波鱼戏图》和《白猫图》。此外,电梯外原本挂着的电梯公司介绍铜牌,被更换成了时尚的亚克力材质,纳入到项目总体视觉设计中;电梯门前的小雨棚,上方是蝴蝶和礼花图案的透明钢化玻璃,能被特定时段的太阳折射出五彩倒影;当电梯大门打开,一对蝴蝶翅膀图形的透明贴出现在电梯的两面内墙上,仿佛正在空中开合起舞。
除了15号楼外,该小区内还有20余部电梯在建或将建,其中7部预计于年内投用。据悉,第二期“艺术电梯”项目就将入驻这7部电梯中,未来,任伯年、吴昌硕……更多的艺术家作品有望出现在电梯轿厢。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浦东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