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2023上海沪剧艺术节”在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拉开帷幕。作为“上海的声音”,暌违三年的上海沪剧艺术节,以“回娘家”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回归。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上海沪剧院将团结沪剧界力量共同参与和展示,包括上海沪剧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等国有院团,文慧沪剧团、新东苑沪剧团、勤苑沪剧团、彩芳沪剧团、艺华沪剧团、紫华沪剧团、海梅艺术团、展文沪剧团等民营沪剧院团,还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沪剧界代表参加,这将是历年来参与院团最多、合作最广的一届沪剧艺术节。
作为本届沪剧艺术节的揭幕之地,绿水环绕的海沈村,既是浦东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也是奥运冠军钟天使的故乡。在这里,以一台田园诗般的沉浸式演出,吸引浦东广大父老乡亲的到来,重温沪剧与城市、时代、国家共同走过的历程,真正体现出了沪剧“回娘家”的初心。
田野间的主舞台后方,三块异形的大屏装饰成海派乡村楼房的形状,与四周的乡村农舍呼应。丰富的演员通道打破了传统的舞台限制,并将沪剧艺术与前沿技术并置,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开幕式演出以红色题材为重点,通过不同题材的沪剧经典剧目,展现沪剧艺术在各个时代的特征。在“红色经典”“传统名段”“现代名篇”“西装旗袍”“创新主题”“赋子新声”“新的时代”“扬帆启航”8个演出篇章中,上演《上海声音耀浦江》《芦荡火种》《星星之火》《江姐》《艰难的历程》《三国开篇》《庵堂相会》《罗汉钱》《白鹭》《陶行知》《石榴裙下》《雷雨》《璇子》《风雨同龄人》《苔花》《一号机密》《小巷总理》《陈毅在上海》等经典唱段,以不同时期的经典剧目、红色沪剧剧目,展示沪剧在“红色文化”方面的创作成就及全国影响。
此外,开幕演出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沪剧工作者对于传统经典的整理、提高,历代沪剧演员对于传统的传承,沪剧在现代戏创作方面西装旗袍戏的特色以及对于中外名著的移植改编。进入新时代,沪剧以《敦煌女儿》《挑山女人》等为代表,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方面佳作不断。最后,上海沪剧院87级的演员们一同演唱《共聚浦东创新篇》,展现新时代沪剧人、戏剧人的风采。
本届沪剧艺术节以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追求国际化表达,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传统故事。通过老中青六代沪剧人同台亮相、青少年沪剧爱好者共同参与,展现不同时期沪剧人才风采,以及沪剧艺术在上海的普及成果。“今天真的是我们沪剧大家庭团圆的一次盛会!” 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感慨道,“繁荣沪剧不是一家院团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发展生态。所谓‘独木不成林’,沪剧界要有好多‘木’,才是一片‘森林’。”
为了进一步拓宽“上海的声音”的影响力,本届沪剧艺术节创新传播方式,预计将开展包含开闭幕式在内的10场直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艺术共生。
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表示,在这场为期一周的沪剧艺术盛宴中,将聚焦文旅融合,以近40场演出等活动为乡村振兴输送文化养料,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浦东以举办上海沪剧艺术节为契机,将积极推进与上海沪剧院等院团的合作,全方位、多载体、多渠道协调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沪剧艺术的精彩纷呈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国家战略的旗帜下砥砺前行,勇担建设文化强国的新使命。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唐玮婕
转载:浦东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