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今起至28日也是第36届“中国水周”。记者从市水务部门获悉,目前本市9个郊区均已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在此基础上,本市启动了7个中心城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力争在2024年底前完成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标杆。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本市用水总量为 76.96亿立方米,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0%,万元GDP用水量 1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3立方米,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45.2%和37.7%。
新增442家节水型载体,重点领域节水成果显著
据介绍,去年申城新增了442家节水型载体,累计建成5000余个节水型载体,7家公共机构、2家工业企业、3项用水产品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
针对高耗水行业和大用水户等重点节水领域,实施“一企一策”管理、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节水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大用水户优化管理举措,切实保障用户生产和用水之间平衡。
目前,全市钢铁、造纸、石油炼制、火力发电、纺织染整、食品六大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化工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约96%,力争今年年底达100%;157家大用水户的节水率达9.96%。其中96家大用水户完成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创建率为61.1%;全市已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近200个,年节水量约280万立方米。
例如,上海申能崇明发电有限公司充分考虑燃气电厂无脱硫设备、无烟气除尘装置的特殊情况,将废水水质特性和设备、场地情况结合起来,实现全厂的深度节水和废水零排放目标。2020年,该厂废水零排放系统和各节水系统共处理回收利用各类废水7万立方米左右,减少长江取水量4.55万立方米,合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
再如,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通过中水回用、智慧节水等节水管理措施,将水处理制水间RO浓水回收,用于冷却塔补水;同时设立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厂区的生产废水,全自动程序控制,用于锅炉、冲厕、保洁清洗、绿化以及景观水池等,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2万立方米。
去年本市共遴选出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上海松江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区域)等10家上海市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张江基地)、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等9家上海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拒绝浪费,上海推出“清瓶行动”
记者了解到,上海依托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水务局联合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文旅局等多部门向全社会发起“清瓶行动”倡议,还邀请吴敏霞和孔祥东两位节水减排宣传大使共同向全社会呼吁“拒绝浪费半瓶水”。
全市组建节水先锋志愿服务队,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在场馆、通道、办公场所、保障酒店等周边区域醒目位置布置“清瓶行动”宣传海报、标语和易拉宝,打造“清瓶进博”,向来往展商、市民宣传倡导清瓶节水理念,尽量多自带水。
各区居民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商圈等纷纷打造形式多样的“清瓶行动”宣传阵地,同时积极发挥公益广告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公交、地铁移动电视和楼宇、商圈、景区电子屏等端口播放“清瓶行动”公益宣传片,不断扩大“清瓶行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据统计,各区、各行、各业张贴或播放各类海报(横幅)0.6万张(幅);发放各类资料1.2万册;7万多个公益广告宣传端口滚动播放“清瓶行动”相关海报视频,日均受众超过2000万人次。
作者:张天弛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