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张堰古镇。
金山区张堰镇古称留溪,是可远溯到汉朝的古镇,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坚持经济与文化并重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文化+”战略,走出了一条建设“文教小镇”的探索之路。
以文润城,打造文教魅力小镇
2006年,张堰工业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上海张堰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智能装备为主导的产业定位。2020年,张堰工业园区被认定为金山区光电传输谷特色产业园区,聚焦产业定位,发挥起帆电缆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光电传输产业项目。结合园区内现有光电传输产业,初步形成光电传输、光学元件、光电传输管理、电子产业集聚的光电传输谷特色产业园。
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教授。
不少金山人都知道,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祖籍就是张堰。“光纤之父”故乡如今又开始建设“光电传输谷”,这种巧合引发了张堰镇党委书记施文权更深的思索:能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个江南古镇“崇文重教”的深厚文化底蕴分不开。张堰“文风之盛,千年不衰”。据清《重辑张堰志》载,仅明清两代籍属张堰的进士就有23人、举人55人、贡生54人、武举6人,其他知名人士100多人。最早商议发起南社的聚会,就是在张堰高家的“万梅花庐”,柳亚子曾多次在张堰的南社集会中与众人诗歌唱和。南社后期主任姚光、书画名家白蕉、中医泰斗干祖望……一批张堰名人让世人耳熟能详。张堰高家更是人才辈出,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高天梅,江南三大儒之一、南社元老高吹万,现代天文学奠基人高平子……
崇文重教,利在千秋。张堰的真正优势到底是什么?一条坚持经济与文化并重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文化+”战略,打造文教魅力小镇的发展思路渐渐明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镇孕育千年的古镇文化,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精神土壤,而教育的繁荣也将进一步丰富古镇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张堰镇各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汇聚、现代教育园区深入推进,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2018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整体迁至张堰现代教育园区;2020年1月19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这也是上海首个“职业大学”;2021年11月,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在张堰奠基。张堰镇将立足古镇、文教资源,依托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大力发展具有张堰特色的“文化+”产业,积极引进线上直播、VR(虚拟现实)、电竞等新业态,形成以泛影视产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切实突破第三产业发展瓶颈。
张堰古镇文化地图。
以文惠民,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作为上海为数不多的江南古镇之一,张堰镇拥有1100年历史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约41.39公顷,核心区面积7.35公顷。保护区范围内,不仅有南社纪念馆(姚光故居)、钱家祠堂、钱培名宅、卢家祠堂、陈氏老宅(走马楼)、白蕉故居、万梅花庐等集中反映张堰水乡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祠堂等,还有秦望山、张堰公园、三命坊、第一楼、节孝坊、洞桥、贞节桥、佛佛桥等体现江南传统环境特色并具有一定典型特征的景点建筑,石皮弄、政安弄、东大街、尚书浜、东西河沿、花园弄等形态完整、延续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这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张堰镇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姚光故居。
从2015年开始,张堰镇启动保护修缮历史风貌保护区古建筑的工程,花费数亿元修缮了包括卢家祠堂、姚光故居、黄家老宅、钱家祠堂、钱培名宅、走马楼等在内的9套古建筑,建筑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为古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古建筑是千年古镇的根基,保护它们就是守护张堰的文脉。”施文权如是说。
大隐书局。
古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也是可阅读的。如何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曾是困扰张堰镇的一道难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尝试,镇里有了清晰的思路和规划。张堰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又是文教小镇,不做大众旅游,对古建筑经过修缮后主要引进一些文创项目,通过举办画展、文化寻访、研讨交流等方面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张堰的文化高度。
白蕉艺术馆。
2021年,坐落于古宅中幽兰掩映的白蕉艺术馆对外开放,为更好推广和鉴赏书画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幢幢修缮改造后的老宅,变身成为华侨书画院张堰创作基地“大境堂”、朱鹏高艺术馆、大隐书局、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
书画名家在“大境堂”挥毫开笔。
这里常年都有艺术水平非常高的展览和文化活动,群众可以免费观展,古镇的文教氛围越来越浓。张堰镇古建筑保护开发,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商业化的道路,按照“一栋一策”的新思路,不断探索古建筑开发的多元业态,依据建筑的风貌特点和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
以文化人,全面提升人民综合素质
作为千年文化古镇,最具人文魅力的上海湾区后花园,张堰镇一直以积极态度和前瞻眼光,借助专业社会力量大力挖掘古镇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文化载体,满足群众精神需求。2017年11月,张堰摘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桂冠。
张堰的文化,发轫于柘湖文化、吴越文化,在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了集书画、围棋、戏曲、民俗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体系。2020年8月20日,以“文脉‘留’芳”为主题的张堰首届古镇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之后连续举办了贯穿全年的艺术节系列活动,“行走在古镇上的民俗”“三月三游秦山”等节庆体验围绕书画、围棋、戏曲、民俗这四大特色文化相继登台。古镇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张堰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项目。
依托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张堰镇于2022年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在曲艺文化阵地打造、曲艺人才储备、曲艺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不断积累加强。如今,在张堰镇,传统曲艺在传承中发展,逐渐演变成公共文化中常演常新的艺术形式,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接下来,张堰镇将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组织文艺宣传小分队和理论宣讲团深入宅基埭头,走进田间地头,以快板、说唱、“三句半”、钹子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载体,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到普通百姓心坎上。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崇文重教,就是要提升人的素质。施文权讲了一个发生在张堰的真实故事:几年前,就读于张堰小学的梁嘉怡还是一个不会说江浙方言、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如今却3次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最高奖“金花”的称号,还获得过上海市“小白玉兰奖”。学习越剧表演让小嘉怡成长了很多,她表示,每段越剧都是一个动人故事,只有学好文化课才能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才能更好演绎。
《张堰赋》碑墙。
施文权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以,我们既要持续推进物的全面丰富,又要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保持发展定力,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无所作为,要从张堰实际出发,看清楚资源禀赋,想清楚发展路径,脚踏实地,稳打稳扎,以人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涵养现代化张堰建设的沃土。我们始终把文化教育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一步一个脚印传承和弘扬张堰这座千年古镇独有的人文气质。
作者: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