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阅读《雷锋日记》、传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参加学雷锋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座谈会暨2023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学雷锋志愿服务时长累计逾1万小时,陪伴帮助了近500名白血病患儿的70后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志愿者钮骏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也是弘扬雷锋精神高地。上海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抓手,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平台与载体,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时代感召力、吸引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也在实践中双向融合提升。
丰沃的土壤,也培育出一批创新的雷锋式先进典型,树立起一个个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道德标杆。
铁路上海虹桥站,全国最繁忙的高铁枢纽站。周绚是铁路上海站“心尚”雷锋服务站领衔人。这个雷锋服务站最早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领衔人就是雷锋同时代的全国劳模路金妹。如今,接过接力棒的周绚初心不改,在细节上动足脑筋,结合虹桥站地形特点,创新推出集购票方式、票务处理、周边交通、信息资讯等内容于一体的“七色服务卡”。今年春运,他们“上新”了春运志愿服务行动,这一小小服务站依托数字化赋能,增添集售票、改签、退票于一体的“一窗通办”专区,“银发通道”“银发窗口”随处可见。
人民群众是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志愿服务的最大受益者。建于1951年的普陀区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首个工人新村。如今,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志愿服务,能更精准提供服务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比如全市首个艺术高线公园——百禧公园,其前身是弃置的铁路用地和闹哄哄的农贸市场。居民群众群策群力,这一空间被“唤醒”,打造成为“学雷锋文化空间”。
学雷锋活动也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接过‘好八连’的枪,赓续‘好八连’的魂。”1982年进驻南京路以来,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每月20日在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如今这支为民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吸纳更多周边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大家在服务中感悟:雷锋精神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
作者:王宛艺
摄影:张伊辰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