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两年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显示度、引领力和竞争力正持续提升。
“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大虹桥”四大功能持续深化,吸引力从何而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虹桥”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用制度高地、功能高地实现“虹吸”各类要素资源,让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安居乐业”,让全球人才近悦远来。
发力“五型经济”,打通底层体制机制
北斗西虹桥基地今年将迎来10周年,这个国内首批投入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科创答卷”:园区企业年均申请专利数百项,沉淀知识产权近千项,园区超80%实地型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我们正在打造‘北斗产业生态林’。”园区负责人介绍,这里集聚了华测等一批“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业内领军企业,还有连串成片的中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导航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集成等各个领域。
而另一边,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日益放大,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虹桥品汇等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也在大虹桥茁壮成长。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介绍,绿地贸易港已吸引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客商入驻,设立国家馆71个,引进进博同款商品2万余款,成为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核心载体。
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过去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着力打造“五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各类企业都能在大虹桥扎根成长,离不开底层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都提到大虹桥的人才优势。目前,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已获国家授牌批复,累计落地125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无论是外籍高层次人才还是国内顶尖人才,都能找到相应的配套举措。
“依托海关‘展转跨’政策,我们得以持续将进博会展品引入进博集市等终端展示,并以跨境电商方式进行销售。”让薛迎杰印象最深的则是海关便利支持举措。去年,上海海关就推出了39条细化举措,围绕“大虹桥”功能定位提供一揽子制度供给和模式创新措施,让越来越多全球优质商品“借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入国内大市场。
深化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创新生态
截至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累计吸引各类总部企业500余家,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大虹桥”持续聚焦宜居宜业的创新生态,推进功能完备、职住平衡、宜居宜业、治理高效的城市建设。
蟠龙天地既是这一创新生态的开拓者,也是受益者。今年4月,总规划超50万平方米的蟠龙天地有望开启试营业,其中包含2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的国际住区和一座面向未来的江南新天地,并将通过挖掘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蟠龙古镇在地资源,让52处历史保护建筑再现江南水乡的风采。瑞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瑞安集团早在20年前就已入驻虹桥,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坚定了未来在“大虹桥”布局的信心。
今年年初,华住集团全球总部园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北虹桥片区开园。“在世界级商务区培育世界级伟大企业。”华住集团CEO金辉对这片热土充满期待,他表示,近年来,“大虹桥”的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发展突飞猛进,高质量文旅基础设施加快落地,“我们在‘大虹桥’布局了很多华住旗下的酒店,把这里作为品牌培育的土壤和先行示范区域,为进一步深化产城融合贡献力量”。
作者:徐晶卉
摄影:张辰伊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