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联合上海数据交易所今天发布双方共同研究成果——《数启新篇,智赢未来——“数据二十条”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与启示》,探讨金融机构如何充分利用“数据二十条”政策红利,发展“新要素”、共建“大市场”,从前台、中台、后台多维度建设赋能业务发展,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发挥,从而促进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发展。
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二十条举措,又称“数据二十条”,这是继2020年4月1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之后首次更加系统性明确数据基础制度的政策文件。此外,近日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全面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当前数据正在经历从‘资源’到‘资产’的过程。数据资产化产生的新交易生态、新价值体系、新商品形态,是未来实现普惠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普华永道携手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度解读和分析‘数据二十条’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展望金融机构参与数据交易,赋能业务发展的新思考,共同推动实现可持续的数字经济新时代。”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表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上海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重要举措。上海数据交易所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为数据产品交易流通和数据产业大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我们的金融交易服务板块,支持各类金融数据要素对接,推进实现金融板块银行领域数据全品类覆盖。”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积极响应新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要求、融合内部数据资产化与外部数据要素市场,该研究成果从数据确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性建议,主要包括: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等。
从金融机构前台、中台、后台多角度考虑,提出对下一阶段建设方向的构想。从前台角度来看,随着数据使用场景和深度提升,产业金融、数据金融产品、公共数据应用等也将获得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契机。从中台角度来看,数据风险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治理体系和外部数据管理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重要组成方面。从后台角度来看,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制度,能促进金融机构借力数据、量化价值、持续发展。
此外,在数据治理与数据资产生态构建方面,研究成果认为:一方面,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是金融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基础,金融机构的数据资产管理需要促进数据产业发展和保证数据安全两手抓,企业要主动应变,顺应形势,由内而外做好数据流通交易双循环,做好企业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数据内部流通(内循环),主动融入外部数据交易市场(外循环),并从“数据产业链条”来识别改进方向,提升数据供应韧性,建立良好的数据资产生态。另一方面,数据资产是数据要素与数据产品的高级形态,在金融机构释放自身数据价值,赋能数据要素市场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金融机构在参与数据资产生态的过程中,可围绕“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四化框架,通过自身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阶梯式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王建平表示:“‘数据二十条’的提出,希望让高质量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国家层面政策措施加快扎实落地,对金融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非常利好。我们将适应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趋势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势,发挥专业咨询机构力量,融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商生态,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和项目合作,赋能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助力中国数字经济新格局的构建和数商新生态的繁荣发展。”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