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聋人咖啡师陈露蕾的指导下,在高级手语翻译寇辰珠的“同声传译”中,社区志愿者王师傅做出了一杯咖啡,并“现学现卖”地向两位老师伸出大拇指再弯曲两下致谢。今天是《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第一天,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市民驿站“驿咖啡”手语角正式上线,通过“做咖啡”这一具体场景,让周边居民、志愿者、楼宇白领“沉浸式”学习手语。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硬件上的升级优化,更需要关注软环境的营造。”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信息交流、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社会共治、监督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以“法”的约束力再度提升了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心爱护。近年来,辖区内通过修建无障碍坡道、厕位、母婴室等,为残障人士、“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同时,拿出更多就业岗位和公共活动的机会,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公众认识到残障人士不是单纯的受助者,而是与健全人一样的社会贡献者。由此,促进平等交流,促成“双向奔赴”,在彼此理解、彼此认同中打造无障碍大环境。
活动开始前,寇辰珠先教了大家“咖啡”的手语:左手五指呈半圆形,虎口朝上,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伸出呈字母K状,中指指尖向下,在左手虎口内做搅拌动作。“K是‘咖’的声母,咖啡要在杯子里搅拌,是不是挺好记的?”听了寇辰珠的解读,这个描述起来复杂的动作一下子就被“破解”了。
在一对一教做咖啡的环节,王师傅率先上场。他根据陈露蕾的手势,一步步完成了咖啡滴滤过程。尽管现场没有语言沟通,但并不影响他们交流。正当他准备将奶泡打发器放入牛奶壶中时,陈露蕾赶紧拉住他。而后,她摆摆手,大家便理解了这也是手语中“不”的表达。之后,陈露蕾指了指温度显示器上的数字“93”,再将右手五指张开,指尖超下,先碰一下左手背,然后急速上提,手抖动,同时配上了被烫的难受表情,演示了“烫”的手语。寇辰珠一边教大家练习这组动作,一边告诉大家手语不仅是手部动作,也会配上表情、肢体语言等,就像健全人讲话有语音语调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随后,在陈露蕾手把手的帮助下,王师傅在咖啡中倒入牛奶,并拉出了一颗心形拉花。听到王师傅致谢,寇辰珠比了个“谢谢”的手势,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体验了咖啡拉花,好几位学员对陈露蕾的手艺赞誉有加。经过寇辰珠的翻译,她得知,大家对她学做咖啡的经历很感兴趣,也感慨她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对此,她微笑着回应,包括“熊爪咖啡”在内,上海已经培育了一批听障咖啡师。得益于时代的发展,除了咖啡师,聋人也能从事更多服务性工作,包括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等。“我们和健全人一样,都在为这座城市服务,为美好生活奋斗。”
“无障碍建设的过程也是残健共融的过程,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的‘相向而行’,才能让‘有爱无碍’成为日常。”被聘为驿站首位“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的寇辰珠说,这些年,上海一直在推进无障碍建设。以她从事的手语翻译行业为例,想学手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与她一同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节目手语翻译的专业人士就有8位。而类似今天这样面向公众普及手语的活动,频次也在提高。在她看来,这份公众对听障人士的包容与尊重,将鼓励聋人更自信更勇敢地融入社会生活。而在实践中,他们也在努力降低与健全人的沟通屏障,如通过提前预约、当场书写等方式达成有效沟通。
作者:单颖文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