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智己LS7新车“盲订”破万,随之“出圈”的还有新车搭载的高阶智驾域控IPD和5G智能车载单元IAM,前者是全球首款采用英伟达Orin-X芯片的量产智驾计算平台,后者是全球领先的车规级5G车路协同(V2X)产品,而这两张智驾“王牌”,都出自上汽集团旗下科创“小巨人”——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以自主研发逐一突破“卡脖子”技术,是联创成立十七载始终不变的初心。作为上汽集团汽车电子自主研发先行者和智能网联转型压舱石,联创聚焦智能底盘及智能驾驶两大领域,全面布局核心技术产品,并已实现量产。
“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控制器上,我们不再被国外巨头垄断,而是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一系列的自主研发成果,让联创总经理邱国华颇为自豪,“深耕智能网联生态圈,我们要成为中国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领跑者。”
“小巨人”领跑自动驾驶核心控制系统
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是传统汽车三大核心结构件,在汽车“新四化”变革中,唯有底盘得以保留。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核心环节中,线控底盘属于最关键的执行端,将驾驶者的操作命令通过电子控制器传输给执行机构,替代方向盘、刹车、踏板等传统机械连接,具备高精度、高安全性、高响应速度等优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带动智能底盘市场的快速释放。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零部件,智能底盘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长期被国际零部件巨头垄断。”
邱国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联创自主研发的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产品目前已突破技术垄断,全部实现了量产,累计销量分别超过500万件和200万件,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和增速上均处于前列。
抓住“风口”,创新只争朝夕。联创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线控制动领域产品的国内量产供货,创下“量产即爆款”的行业传奇。“从2018年切入这一领域着手研发,第一款制动系统ABS/ESC用在了2020年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EV上,成功助力这款车热销成为‘爆款’。目前,在智能制动ABS/ESC/EBS系统上,联创汽车电子自主研发产品已实现稳定供货,打造出满足L1至L4级智能驾驶要求的全产品谱系。”邱国华说,联创不仅与上汽集团旗下多个品牌以及长城、比亚迪等车企达成合作,而且“朋友圈”扩大到了哪吒汽车、小鹏汽车、蔚来、赛力斯等新势力品牌。
自主研发不断“做大做强做响”
“做大,做强,做响!”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狂飙”,厚积薄发的联创汽车电子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联创对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的研发可以追溯到2008年。邱国华和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汽集团承接了一项新能源汽车任务,却面临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卡脖子”问题。“当时国外供应商开出了天价研发费,上汽集团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联创。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始了转向领域的自主研发技术布局,成立EPS核心研发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顺利完成了世博会用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国内最早一批智能转向系统专业人才。”
联创在EPS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也为上汽集团在合资企业的业务布局中争得了话语权。2014年前后,上汽集团旗下一家零部件合资企业的外方本想新建EPS独资公司,由于联创的EPS产品已具备发展实力,外方最终决定取消独资公司计划,转而与上汽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成立EPS研发中心。
量产和上路是验证产品技术底气的最好说明。联创在转向系统领域不断迭代升级,2021年12月,搭载联创线控转向的享道Robotaxi上线运营,这也是国内自主品牌线控转向的首次实际应用。
创新无止境。下一步,联创还将推出满足L4级及以上无人驾驶全场景应用的第五代线控转向(SBW)系统,从园区无人车、Robotaxi、干线重卡再进一步,迈向无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未来。
形成创新创业平台效应
进击的“小巨人”如何保持创新活力?
在联创内部,随着汽车电子核心业务布局形成智能转向、智能制动、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等多个事业部,而每一位事业部的带头人都如同一家科创企业的创始人。“我们把事业部的带头人推向市场,公司充分授权,他们不仅负责技术研发,整个事业部的发展策略、技术方向、产品推广都由他们做决策。”邱国华介绍说。
直面市场竞争、流程扁平高效,在这样的机制下,一批“小小巨人”在联创孕育而生,形成创新创业的平台效应。“智能转向事业部已成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我们称之为‘领跑小巨人’;智能制动事业部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垄断,我们称之为‘突破小巨人’;智能驾驶决策控制事业部通过技术和产业链的合纵连横,实现全功能等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产品系列全覆盖,我们称之为‘纵横小巨人’。”
“每个事业部的产品量产进度都不一样,大家会互相较劲,我们鼓励各事业部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勇前进,跑得快的‘小巨人’可以带动其他事业部一起往前冲。”邱国华说。
持续深耕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联创今年还将发力打造下一代行车超算平台,全球化项目也将逐步展开。
作者:周渊
编辑:钱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