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蔡镇杨桥、中界等5个村1400余户村民将陆续搬离老宅。此前的五个月内,北蔡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此次“城中村”拔点改造项目,交出了签约率99.8%的答卷。本系列聚焦镇党委政府、村庄、党员等群体,关注北蔡有史以来最大的“城中村”拔点改造项目中发生的故事。
走进北蔡镇中界村秦家宅秦阿姨的家,她已经在准备打包,为搬离老宅去过渡房做准备。
秦阿姨现在的住宅是1992年建的,上下两层。“虽然房子造的不错,但时间长了,哪里漏了,自来水管坏了,都要找人帮忙来修,可现在也不容易找到。”秦阿姨说,村里不像居民小区,有物业管理,将来搬进居民小区里,环境也会好很多,所以一直盼望着动迁。“我们选择了御桥的房子,还是蛮满意的。”
北蔡镇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是该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13个地块,涉及北蔡镇中界村、杨桥村、五星村、南新村、潘姚工作站五个村、工作站,总占地面积近3000亩。项目范围内共涉及集土居民979产,其中中界村共有611产。
走进中界村,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搭建房屋随处可见。在中界村苏家宅,一间5、6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没有其它的家具,也没有煤卫设施,甚至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门开在3、4米宽的村内小路边,对面就是一个餐饮小店,炒菜的油烟四处飘散。
“像这样的村民自建房,一间一间用来出租的,中界村里有很多。”一直生活在中界村的黄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城中村,环境差、条件有限,加上租户又多,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随着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原先的村庄变了模样。租客越来越多,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悬在半空中,将电瓶车横停在道路上,随意倾倒污水油水……生活、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中界村的户籍人口3000多,但外来人口超过了1万人,”中界村党总支书记苏建平介绍说,由于很多租户住的房间内没有卫生间,只能去公共厕所,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公共厕所成了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加上房屋密度高,很多人感染了病毒,包括当时村里不少的志愿者,最多一天转运了800多人,大家都期望能早日改善居住条件。
据了解,北蔡镇现有“城中村”内的房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由于当时受资金、技术、材料等方面的限制,空心墙、甚至用泥浆砌墙的不在少数。时间一长,很多房子一到雨天更是“屋外大雨屋内小小雨”。
住在北蔡镇钟家宅的杨先生已经70多岁,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自建的,上下三层,约300平方米。屋内墙体上,一些地方的粉层起壳脱落。
“房子大概是1982、1983年自己弄的,当时算是不错的,但毕竟也40年了,有些地方也不太好了。” 杨先生说,虽然不像其他一些邻居的房子漏得厉害,但上面也有漏的地方,“我知道在那里,不过年纪大了,自己也没法爬上去修了。当然,如果能动迁能住上新房,就不用为漏水而烦恼了。”
从2023年1月5日开始,北蔡镇的“城中村”改造征收签约正式开始。作为“大户”的中界村,原计划1月16日完成签约,结果1月12日就全部完成,盼望多年的愿望终于梦圆了。
作者:徐晶卉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