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汽车工业在逆境中迎来爆发式增长,上汽集团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汽新能源车上个月创下单月销售13万辆的历史新高,从而使其在今年前11个月的新能源车总销量达到93万辆,同比增长45.8%。总体上,今年前10个月,全市汽车产量增长11.4%,汽车制造业营收增幅更是超过15%。
越是在稳预期、树信心关键期,积极的信号就越值得关注。“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明天,中共上海市十二届委员会二次全会将召开,本次全会将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关工作。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经济今年先抑后扬,下半年各指标持续向好,各市场主体全力以赴,持续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当前,全市上下都抱有共同的信念,就是要全力把发展的势能积蓄起来保持下去,在不断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呈现一个更好的上海。
压舱石稳住大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走出了一条V形反弹的曲线,前9个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好于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累计实现30956.6亿元,同比微降1.4%,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4.3个百分点。最新公布的10月份数据则继续回暖,好势头得到了延续。
谈到这一轮经济的恢复重振,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认为,稳增长的主力担当,是上海长期积累的优势长板,可以说,无论是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还是凸显开放与创新特质的三大先导产业,包括外资外贸,都扮演了压舱石与稳定剂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今年表现突出的上汽集团,也是国内最早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落地的企业,其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研发项目早在2001年就已经启动。经过多年历练,“十三五”期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增长90%,去年销量位列全球车企第三、国内第一。有这样的积累,才使得上汽能在今年迎来高光时刻。
同样,近年来上海着力培育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也在三季度给出漂亮的答卷。今年前9个月,三大先导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9%。此外在第三产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2%,有力地稳住了服务经济的大盘,后续有望进一步恢复。
在几大支柱产业领域,除了上述已兑现的潜力,上海还留有后手。11月底,英威达在沪投资逾10亿美元建设的尼龙化工基地正式落成,作为这家全球化工巨头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项目,该基地从2020年疫情之初奠基到现在如期建成,充分表明了上海完全有能力将之前在制造业领域集聚的发展势头,按计划释放。事实上,2018年至今,上海制造业投资年均增幅约为15%,去年仍保持在10%以上,这些投资将在未来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压舱石。
逆势为未来布局
在稳住若干支柱行业、释放“压舱石效应”的同时,上海经济也在不断累积和释放新动能。这让我们有理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抱有积极的期待。
几周前,上海以一场高规格的全球“数商”大会,向海内外展现了自己领风气之先、推动数据经济发展的决心;就在那时,挂牌整整一周年的全国首个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也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受疫情影响,虽然上海数交所成规模的数据交易直到7月才开始启动,但是,之后短短几个月中,其数据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本月的月成交额有望冲击5000万元,是7月份的100倍以上,从而推动上海数交所半年交易额挑战亿元大关。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极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上海数交所的起飞,折射出上海在数字经济新赛道方面的地位和潜力。今年前9个月,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板块,上海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幅达到8.7%,其中,9月份的增幅更是超过25%。
不惧一时的低谷,坚决为明天播撒希望。今年,上海在走出疫情冲击、开启经济恢复和重振之后,迅速着手发布政策,为未来发展开展大刀阔斧的布局。一方面,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上海多部门联手制订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要在2025年形成1.5万亿元的产业规模;另一方面,上海还面向未来10到15年,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对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若干“未来产业”发展作出部署,希望能在届时打造出领跑全球的前沿产业集群。这些方案的落地,正在吸引全球业界的关注,势必会给未来不断提供新的极具爆发力的增长点。
上下同心奋斗
对上海经济未来的正面预期,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人的努力。从国家和本市有关方面持续精准施策,到千千万万市场主体铆足劲“抢回失去的时间”,这种上下齐心、激情干事的火热氛围,足以让更多人为未来投下信任票。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正在当下继续释放价值。以上周末开工的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段为例,由于众多审批环节得到提效和优化,加上松江区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该项目从6月份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到开工,前后历时不到半年,创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的纪录。这条轨道交通线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提升沿线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可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帮助相关园区集聚更多创新要素。
当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奋战在一线的企业。11月中旬,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命名交付一艘11.9万吨新油轮的同时,宣布自己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2022年度的交船任务目标,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样以奋发努力应对挑战的,也包括创业企业——过去半年,扎根张江的来凯医药,有三个临床试验先后实现了首例受试者给药的里程碑。就是凭借这样的韧劲,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今年依然获批一类新药4个,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极为特殊的2022年即将过去。而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更是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虽然前方充满挑战,但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相信,春天已然不远。
作者:张懿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