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虹桥街道推出的全市首个《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日前正式出炉。《清单》列举了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表现,帮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准确识别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及时介入干预。
虹桥街道目前共有未成年人0.8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1%。为了完善街道未成年人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未成年人分级分类保护服务体系,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广泛听取学校、家长、人大代表、居民区儿童主任等各方意见及建议后,联合上海东方社会工作事务所首创《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明确了细致的风险识别指标,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提供了风险排摸指引,让风险排查工作更易操作、排查结果更加精准全面。
记者在《清单》里看到,清单分为三级条目,涉及个人风险、家庭风险、学校风险、社会风险、网络和法律风险6大类型、14个风险情况以及50余个参考识别项目。
比如,在个人风险类型中,由心理/行为健康风险造成的情况,可能表现为儿童情绪极端、性格怪异,曾在小区里出现过情绪失控、大声哭闹;或者儿童存在暴力倾向,在小区里殴打流浪猫狗、在学校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等。这些都需要社区儿童主任引起重视。
据街道未保站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居民区里的儿童主任往往是通过走访发现、主动上报两种方式发现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但在走访的有限交流中很难进行辨别,从而导致未能及早发现、干预。因此《清单》,尤其是其中涉及家庭风险的板块,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参照,通过比照风险清单中的条目,帮助他们准确、快速排查到一些因家庭监护不力、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造成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风险隐患。
此外,《清单》的制定也健全了街道未成年人“日常风险排查-危机预防-发现报告-首问接待-危机评估-干预服务-结案跟踪”等全套服务流程与机制,完善了信息维护、报告登记以及必要时的危机干预、临时照护等服务制度。
记者了解到,在通过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后,街道未保站会第一时间联系属地单位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联系其监护人核实详细情况和需求。如有必要,街道会通过对接第三方专业组织,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资源链接等服务。与此同时,未保站会为风险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并通过定期上门走访、持续的心理支持等方式跟踪关注他们的情况。
因此,在《清单》发布的第一时间,街道借助第三方组织的专业力量,向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将《清单》条目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目前,《清单》已帮助社区儿童主任及时发现并干预帮助了两名抑郁症未成年人,有效避免了意外发生,切实打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上海长宁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