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小区居民甫一进小区,路面标有“慢行优先”“微光照亮”“观赏花草”等描述的地贴跃入眼底,引得他们三五驻足。
经过一个多月遴选,居民所票选“10分钟社区生活圈”最佳方案1∶1落地呈现,每一处地贴都对应着具体的微更新:比如人车分流、增设落地照明、绿化布局等。
山北小区公共空间狭小,社区改造颇为受限,动辄就会出现居民关于“吃亏与否”的较劲。同时,小区处于老旧住房综合修缮重要关头,居民更渴盼与居住环境直接相关的精细化改造得以落实。小区内外兼修,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设计师和基层治理者、居民代表每周碰头,梳理需求的最大公约数;讨论如何协调各部门、工程方提高工作效率;怎么充裕社区改造推进需要的资金……
第一安全、第二实用、第三美观,外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邵祺翔对落地方案的要求排了序,也为实际操作中的取舍提供了选择依据;但如何在螺狮壳里做道场,考验的是基层治理者盘活资源的能力,“居民参与是一方面,也希望与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在山北实现资源集聚最大化”。
设计方案1:1地贴还原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先,破解矛盾
山北小区呈U型分布,向阳一侧的弄堂,一楼居民齐齐整整向外伸展着“龙门衣架”,几乎覆盖了半边走道。若有居民晾晒着水渍未干的衣服,头顶便滴答成串。
外滩社区管理办朱峰说,“龙门衣架”已做过角度调整,避免了行人在衣物间穿行。不过它们“覆盖”的区域与公共空间更新之处有所重合,该处本计划增设花坛,但大部分居民仍不同意将“龙门式”改换成“伸缩式”为绿植腾挪空间。
“老上海人用惯了龙门衣架,光照面积大,社区出资安装他们也不愿意更换。”
当实用和美观互为碰撞,该如何取舍?朱峰说,还在努力动员。
现实中,总有少数居民要让渡部分利益。设计师潘彦芹带着意见征询板,招呼每一名过路居民现场“民调”:“休息座椅安在您家楼下是否可行?是否接受绿植部分不是真花?”
征集需求的阶段,居民对休息座椅几乎都叫好,但若安置在低层居民窗下,就可能出现被闲聊居民扰了安宁的情况,怎么办?潘彦芹说,“我们会根据他们的意愿设计座椅间距,尽可能减噪。”
设计师为居民讲解改造方案
聚集资源,破解资金难题
螺狮壳里做道场,难在如何聚集资源。
再细微的改造也需要真金白银支持,但支持力度总有上限。针对小区儿童设施的改造计划,居民们提出添置秋千,愿望虽小却不在改造资金涵盖的项目范围内,“我们把这些细小的项目整理出来对外公布,期待社会资金认领。”邵祺翔说。
如何撬动社会资金?针对有商家愿意支持小区部分改造的情况,黄浦区政协委员施泳峰说,企业出于社会责任感参与小区改造值得鼓励,相关方在做好对专款专用的监督外,也要想办法调动社会资金的积极性。
对此,邵祺翔告诉记者,山北小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利好的助推,“比如我们未来在山北小区门口打算建造的口袋花园,其位置是车辆行人从河南中路桥下来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口袋公园打造的好环境也会对街面业态、商业形态形成自然调整,筑巢引凤。”
此前,黄浦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不同程度关注过山北小区的改造,邵祺翔表示,希望相关方能助力实现资源破壁。
“譬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盘活手上资源,同政府部门、相关企业、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往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的方向一起努力。”施泳峰说。
对于获得感,一名积极参与方案征集修改的山北小区居民这样描述:“虽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满足,但依然能真切感受到小区越改越好,动起来就有希望。”
作者:苏展
摄影: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