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精耕于科研仪器设备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费勉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工厂。十年磨一剑,这支上海本土的创业团队,经受住市场淬炼考验,如今成功将“实验室”送到海外。
此外,其出产的多自由度极低温样品架等仪器设备,将最低温做到2K(-271℃)以下,成为量子力学研究的“黄金搭档”,目前在细分市场占有率超九成。一串长长的客户清单里,既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也有波士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海外名校。
此番启用新工厂,意味着该企业可“不出园区”,将研发、生产、测试等关键环节牢牢抓在手中。未来,这里将成为攻坚产业链“卡脖子”技术的试验场。
目标:造出世界一流仪器设备
“造出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十年前,三名意气风发的复旦大学物理学博士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立下此目标。他们或放弃教职、或离开薪酬稳定的企业岗位,共同创业,费勉由此诞生。彼时,许多高校实验室几无国产设备,创业之路也无样本可循,也很难拉来市场投资。毕竟,制造业投入时间长、成本大、风险高,科研设备又属小众市场。
“有机会下次再合作。”类似的闭门羹,起步之初的费勉不知遭遇多少次。由于在服务经验上存在差距,国外设备厂商在该领域曾拥有绝对话语权。
费勉虽然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但多次与订单失之交臂。不少海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用户,也积攒了庞大数据。创始人赵嘉峰对此坦然:“硬件方面我们有充分自信,但软件和应用的短板需要时间来弥补。”
一次,在竞标国内某重点科研单位项目时,费勉与国外数家老牌厂商同台竞争。近一天的激烈谈判后,费勉尽管没有拿下订单,但也给整个“圈子”带来深刻印象。此次“陪跑”经历,激起了费勉的昂扬斗志——“继续攻坚硬骨头,为国家所需不懈创新”。
创新:为科学家定制“攻坚利器”
在费勉,年轻的工程师们从不会简单重复,设备的改造创新一直在路上。有时,哪怕是一厘米的变化、一种新材料的更迭,都能让科学家距离目标更近一步。联合创始人欧宏炜说,“科研讲求时效,个性定制的设备,能帮助科学家们加速在无人区攻坚啃硬,缩短成果产出链”。
然而,要接住科学家的思想火花,并非易事。比如,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复旦大学张远波教授可谓先锋,合作中,他向费勉提出,能否帮忙营造出可剥离原子层的真空环境。更纯净的实验环境,能更好地还原材料本身的性状,积累宝贵的科研数据。需求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困难重重——是个未曾攻破的“无人区”。为此,费勉团队反复琢磨实验路径,经过无数次试错才实现。张远波教授的研究因此有了攻坚利器。
引才:核心技术人员无一流失
从三人团队起步的费勉,如今已进阶为年产值过亿的“小巨人”培育企业。随着新工厂正式投用,它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从小众的高校实验室延拓至工业市场领域。
相较于实验室所需的高精尖,规模生产更讲求稳定高效,“断掉一分钟也不行”。对费勉来说,这既是对产品的高标准,也是对服务团队的高要求。近一年来,该企业新招募了100多名员工,涵盖物理、机械工程等交叉学科背景。“工程师的培养需要周期,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赵嘉峰说,对于研发的投入,费勉也从不手软。多年来,其研发费用占当年主营收入的比重均超10%。
更让费勉引以为豪的是,近年来核心技术人员无一流失。大家将其归结为“包容的创新环境”。从实验室诞生的费勉,如今又专注于实验室创新力——用实实在在的技术革新助力中国智造。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