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位于长宁区朗诗绿色中心内部依然如春天般舒适,经过低碳绿色化改造,这座绿色建筑的保温、隔热、新风、遮阳等十大科技系统与自然环境的良好互动,能耗降为传统建筑的40%。
市政协今天举行“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上海模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提案承办部门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协商,目前上海正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到2025年,将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示范。
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目前居民生活碳排放将较快增长。市住建委介绍,目前民用建筑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从能源品种来看建筑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间接排放,直接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我们的房屋能披上绿装吗?针对政协委员们的建议,上海正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对于符合条件的建筑工程开展时,将建筑节能改造监管要求纳入工程审批管理全过程。朱国建委员给了绿色建筑更多鼓励性的建议:对于绿色建筑领域研发投入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对于新建建筑拓展优先办理预售许可证等激励措施,为建筑绿色化改造赋予相应碳配额,并将其纳入碳交易市场等。
“碳排放监测是摸清建筑整体能耗的基础,希望升级建设建筑排放智慧监管平台,聚焦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能源与环境智能服务、可再生能源监测等核心功能,实现覆盖建筑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市政协委员王淳希望在扩大碳排放监测覆盖面,目前上海全市公共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动态地图已经建立,到2030年实现对1.5亿平方米公共建筑碳排放实时监测分析。
在这一基础上,上海正按照核算体系和方法的统一要求,结合节能低碳目标分解等情况,加快建立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逐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限额监管体系。市住建委回应委员建议时表示,将建立本市公共建筑能耗对标与公示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源审计,为高能耗建筑进行碳排放诊断,向突破能耗和碳排放限额的建筑“亮红牌”。
上海版碳普惠已启动设计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积极推动建立双碳政策体系,全力支持全国碳市场发展,持续深化本地碳市场,努力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工作,从政策措施、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骑自行车上班能得减碳积分换奖励?碳普惠就是为了鼓励公众和小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而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能够记录和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通过商业、交易市场和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和激励公众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聚沙成堆、滴水成海,成为支撑国家和地方“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针对委员们开展碳普惠项目申报及个人碳普惠试点的建议,上海先期选择部分区域开展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碳普惠项目开发建立应用示范场景。同时,积极探索衣食住行用等领域开展个人碳普惠试点,探索建立面向公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领域和浦东新区等区域有望率先探索碳普惠,将试点设立个人碳账户,使个人低碳行为能够形成定量化的价值,赋予低碳行为更多意义。希望通过让参与碳普惠的企业、社区、家庭获得政策鼓励和经济收益,从而提高投资减排措施的积极性。”
据了解,上海已经发布了全国首张以低碳为主题“低碳地图”,全市累计创建13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和20个低碳社区,碳普惠工作已纳入到相关规划中并积极组织推进落实。上海已初步完成碳普惠体系的顶层机制设计,起草了《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目前正在进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计划今年下半年出台。
作者:祝越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