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耗时12.5年、耗资26亿美元,其成功率却仅约10%。日前举行的智慧芽生物医药战略发布会上公布的这组数据,形象诠释了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长期存在的“板凳坐得十年冷”之困。
虽然研发周期长,但关乎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产业却仍在蓬勃成长。数据显示,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全国生物医药最新企业数已近30万家,目前仍以每月6万家左右的增速在发展。
“生物医药数据信息市场空间非常大,希望通过‘免费+AI数据库’帮助更多医药企业研发获取信息,提升行业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智慧芽创始人兼CEO张济徽表示。其所在的企业近日推出免费全球新药情报数据库,希望由此进一步加速新药上市脚步。
生物经济首迎“五年规划”,催生市场需求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其中对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详尽部署:加强生物企业上市培育,进一步加大对生物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优质生物企业在主板和科创板上市等。
来自智慧芽的数据显示,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共有443家,总营收2.26万亿元,整体研发投入达到1046亿元,研发人员19.8万人,专利申请总量7.88万件,有效专利量4.14万件。一般而言,研发信息化投入占整体研发投入的5%左右。按此推算,仅中国生物医药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信息化需求就在50亿元以上,整体市场空间超100亿元。
AI制药成热词,加速新药上市脚步
虽然中国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对信息数据库的需求量庞大,但专业数据库在打造过程中还面临不少难点。
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有非常大的难度。一是数据非常多,且很多数据非结构化,散落在各处。二是分析和洞察数据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所以通常需要一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博士,且其还需要有跨学科能力,才能看懂数据。由此一来,也大大抬升了人力等综合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AI+制药”成为2021年最受资本欢迎的赛道之一,全球融资77起,金额合计4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7亿),其中中国市场融资12.4亿美元。
不过,现阶段的AI并未真正打破传统制药的研发体系,甚至从研发流程来看,AI优化的部分还不到40%。“我们认为这里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负责人裴立东也表示,目前全球还没有由AI研发成功的药物顺利上市,国外有企业也刚刚进入临床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进程会加速。
“生物医药行业都在探索AI制药的可行性,今年是一个热词,而我们在AI上的能力可以很好地与生物医药行业一起探索这种可能,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在这一节奏上是同步的。”张济徽说。据介绍,目前该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投入了200位技术人员和50位AI人员。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